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赵树理《催粮差》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赵树理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2-03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催粮差
赵树理
崔九孩当了一辈子司法警察差,在那年虽是五十多了可还能说能跑。有一次南乡的催粮差使派到他头上,他不想去——虽然能说能跑,可总得有点油水跑得才有劲——差使多了跑不过来。就雇个人吧!
他雇了煎饼铺里一个伙计。这人是从镇上来的,才到城里没有几天,虽说没有催过粮,可是见过别的差人到他家去催粮,他觉着这事也没有什么不好办——按单找户口、吃饭、要盘费。这有什么难办?他答应了,九孩就把票子、铁绳、锁子和自己的藤条手杖都交给他。
走路比卖煎饼还轻快,不慌不忙走了十五里,取出票来看看,眼前村子里有一户叫张天锡。他走进了村,到了村公所一打听,村警说:“催粮啦?张天锡是张局长的老爷爷,早就不在了。”他又问村警说:“他住在哪一院?”村警说:“在南头槐树底那黑漆大门里。”
到了村南头,找着了槐树,又找着黑漆大门,一进去就有个大白花狗叫起来,有个人正担着水在院里浇花,见他进去,便挡住狗问他是哪里来的。他说从城里来。那人又问:“送信吗?”他说:“不是!有个事啦!”
二先生在家里听见了,隔着窗问:“什么事?'说着就到门边,揭开竹帘用手一点说:“过来,我问问你!”他便走到门边。二先生问:“说吧!什么事?是不是财政局打发你来的?”他说:“不是!我是催粮的!”二先生问:“催粮的?给我捎着信啦?”他说:“没有!”二先生说:“那你来做什么?”他说:“票上有你的名字。”二先生看了看他,又问:“你是新来的吧?”他说:“是!”二先生摇了一下头,似乎笑了一笑说:“走吧!我已经打发人点粮去了!”
他觉得奇怪了。他想:这先生怎么这样不讲面子?不给钱吧也不管顿饭?不管饭吧连屋子也不叫进去坐坐?他还没有想完,二先生追他道:走吧!”说了就放下帘子把头缩回去。他生了气,就向门里喊道:“这是拘票啊!”二先生也生了气,隔着门叹气道:“哪这么不通窍的差人来!”又揭开帘道:“你叫什么名?”他更气极了:'我拿着票找你找错了?”浇花那个人也赶上阶台,推了他一把道:“你这人真不识高低!跟二先生说话还敢那么喊叫?”白花狗也夹搀在中间叫起来。
二先生这会儿可真生了气:“我没有见过票,拿出来我看!”他在这种局面下,一时拿不定主意,也不知是拿票好还是不拿好。浇花的劝他赶紧走开算了,可是二先生认真要他取出票来,他也只好取出来。
二先生不是没有见过票,他是要看看这差人叫什么名字。二先生一看见崔九孩这个名字便问道:“你就是崔九孩?'他拿着票,也只好顶住这个名,便答道:“是!”才说出个“是”字来,就挨了二先生一耳光。二先生说:“回去吧!叫崔九孩亲自来拿票来!”
看样子是不便再商量了,只好返回城里去。来回跑了三十里,吃了一个耳光,满肚冤枉向崔九孩去诉苦。崔九孩问明了原因,使叹气道:“谁叫你到他那里去?算了算了!这是我的路途债,非自己跑一趟不行!你挨了打还不算到底,我还得给人家说好话赔情去,要不,连票也拿不出来了!”
他满以为回来见了崔九孩可以给自己拿个主意,谁知崔九孩也这么稀松?他便问道:“这家有多大势头?”崔九孩道:“势头也不大,只是咱惹不起;他哥哥就是现在咱财政局的张局长,咱得伺候人家。算了!你回去歇歇吧!还是得我去!”
二先生家是他常去的——送信、捎东西,虽不是法警分内的事,可是局长说出来就得去,路是熟的,不用打听,一直跑到二先生院子里。
爬到玻璃窗子上一看,嬉皮笑脸揭开帘子道:“二爷!我来给你老人家赔情来了!”说了就嘻嘻笑着,走进来蹲到窗下。
二先生老婆笑着说:“老九孩!你怎么弄了那么个鬼?差一点把你二爷拴上走!”九孩说:“不用说他了,太太!都只怨我!我不该偷懒!二爷知道,催粮是苦差!我老了,不想多跑,才雇了那么一个人。”
二先生也开了口:“雇人也看是什么人啦!像那样一个土包子,一点礼体也没有,要对上个外面来的客人,那像个什么样子?”崔九孩自然是一溜“是'字答应下去。答应完了,又道:“二爷!不要计较他,都是我的过!你骂我两句好了!”他停了一下,见二先生没有说什么,就请求道:“我走吧二爷?”二先生道:“走吧!票在桌上那书夹子里!”
他从书夹子里翻出票来看一看问道:“二爷!这村里有一户叫孙二则的住在哪里?”二先生道:“那是个种山地的,住在红沙岭!那可能给你赶个盘费!你们这些人还不是一进了山,就为了王了?”九孩笑道:“对对对!二爷是明白人!”
崔九孩辞了二先生,便望着红沙岭走。快到上山的地方,他拿出一副红玻璃眼镜戴上,这眼镜戴上不如不戴,玻璃也不平,颜色又红得刺眼,直直一棵树能看成一条曲曲弯弯的红蛇,齐齐一座房能看成一堵高高的红墙。他到大村镇不敢戴,戴上怕人说笑话;一进了山一定要戴,戴上了能吓住人。一根藤手杖,再配上这副眼镜,他觉着够味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煎饼铺的伙计经历过别人到自家催粮的事情,所以当崔九孩雇佣他催粮时没有推辞,到二先生家的做派也是学习他被催粮时别人的表现。
B.煎饼铺伙计到二先生家催粮的遭遇与他预想的状况明显不同,说明二先生是一位虽然依靠权势生活但有着一点正义感、熟悉人情世故的有钱人。
C.小说用煎饼铺伙计的大声喊叫、二先生家院子浇花人的劝解、大白花狗的叫声等声音来反衬乡村生活的安宁,以此侧面表达对催粮恶行的批判。
D.煎饼铺伙计挨了二先生的耳光回城后,怀着满肚子委屈向崔九孩告状,这表现了伙计认定崔九孩是警察,一定能够主持正义、替自己出气的心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交代崔九孩的身份和年龄,以及从能跑与否在于有无油水等,都是为后文他为了完成催粮差雇请煎饼店的伙计的事做铺垫。
B.崔九孩到二先生家赔礼道歉时极尽奴颜婢膝,再结合他到红砂岭时的打扮,能看出来作为“当了一辈子”司法警察的他在催粮上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C.小说在写伙计到二先生家催粮的情节时,多次用“生气”这个词语,通过不停转换生气的对象来表现矛盾冲突的逐步上升和二人愤怒的程度。
D.小说前后两次提到崔九孩的藤手杖,结构上起到了伏笔和照应的作用,意义上体现了藤手杖是催粮时权威的象征,是用来威吓普通百姓的道具。
8.赵树理的小说具有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请从视角、情节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特征的。
9.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请结合小说任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

6.A
7.D
8.①用全知视角讲述故事。像绝大部分传统小说一样,《催粮差》用全知视角讲述故事,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通晓故事涉及的方方面面。②叙事结构以情节为中心。讲述故事采用连贯叙述的方式,围绕着故事情节叙事。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煎饼铺伙计催粮被二先生打耳光,崔九孩给二先生道歉,以及崔九孩要到孙二则家催粮等。
 9.①语言富有乡土特色。小说使用方言,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比如用“稀松”“我的过”等。②人物富有乡土特色。无论是崔九孩、二先生还是煎饼铺的伙计,说话、做事都具有乡民特征。比如崔九孩到二先生家的“走进来蹲到窗下”等等。③故事具有乡土特色。小说很像说书人讲故事,无关紧要的情节都被忽略掉,无关紧要的人物连名字都没有,比如煎饼铺的伙计、二先生家浇水的佣人等。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但有着一点正义感”错误。打伙计是因为伙计不尊重他,并未体现出正义感。
C.“反衬乡村生活的安宁,以此侧面表达对催粮恶行的批判”错误。小说的这些内容都是写煎饼铺伙计到二先生家催粮体现的矛盾,并没有表现出乡村生活的安宁。
D.“一定能够主持正义、替自己出气的心理”错误。伙计给崔九孩诉说自己的遭遇是心怀冤屈,希望崔九孩出个解决问题的主意,不是认为崔九孩能主持正义。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结构上起到了伏笔和照应的作用”错误。没有伏笔照应的关系,藤手杖的出现主要是在催粮时作为权威的象征。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叙述方式的能力。
“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全知视角,讲故事的人全知全能,叙述故事时,没有内容的忽略;二是以情节为中心讲述故事,小说所有的内容都紧紧围绕情节。
《催粮差》采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也就是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告诉读者催粮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叙述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周游于被叙述对象之间,让读者通过阅读能够通晓故事涉及的方方面面。
《催粮差》叙事结构以情节为中心,文章的每个部分都在围绕催粮差这件事来叙述,情节紧凑,《催粮差》讲述了催粮的故事,先叙述崔九孩雇人、煎饼店伙计催粮被打、崔九孩道歉,以及到孙二则家催粮等。故事情节连贯。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写作特色的能力。
小说的乡土特色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
①小说的叙述语言、人物语言等具有乡土气息这篇小说,从语言上看,小说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都具有乡土特色,具体的呈现是方言的使用、具有地域色彩的词语的使用,如用“稀松”“我的过”等。
②小说从人物刻画的角度体现浓郁的风俗人情。小说中的崔九孩、伙计、二先生、浇水的佣人等都具有乡民特征,比如浇水的佣人见他进去“便挡住狗问他是哪里来的”,崔九孩到二先生家的“走进来蹲到窗下”等等。
③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看,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情节可分为崔九孩雇人、煎饼店伙计催粮被打、崔九孩道歉,以及到孙二则家催粮,无关紧要的情节都被忽略掉,就连无关紧要的人物连名字都没有,比如煎饼铺的伙计、二先生家浇水的佣人等,使得故事通俗易懂,像民间故事或者是说书人讲故事。
④主题上,凸显民间故事的特征。通过通俗简单的故事情节来说明道理,本文通过崔九孩催粮的故事来表现乡间的世态人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和军校《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阿Q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冯至《江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彭程《江南水弄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跑警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贾平凹《这是爱的呼唤》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布卢姆《高高的海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普希金《驿站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飞宇《过年的厨房》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蛰存《梅雨之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充闾《守护着灵魂上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铁凝《构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林斤澜《丫头她妈》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在法庭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历史母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放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子涵《扫地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长明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赵树理《求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赵树理《小腿疼闹社房》阅读练习及答案
赵树理《套不住的手》阅读练习及答案
赵树理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