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学案 >>
《读书:目的和前提》学案3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0-06


一、学习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提高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2.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3.了解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重点语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运用作者以自身为例论证观点的方法。探讨了解读书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审美鉴赏与创造: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进行联系阅读,了解读书给人带来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三、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重点语句。

2.学习运用作者以自身为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3.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类获取教养的途径。

四、预习新课

1.了解黑塞生平及创作风格。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掌握文章基本的逻辑顺序。

五、导学基础知识

一、主题思想

本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二、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 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三、文体知识

随笔

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 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事-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六、导读理解

1.(目标1关键词语的含义)阅读文章第1自然段,简要说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2.(目标2关键句子的含意)作者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不矛盾吗?

3.(目标3观点态度)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4.(目标4论证方法)作者是怎样论述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的?

5.(目标5分析探究)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呢?你有过这样的阅读体验吗?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

参考答案:

1.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

2.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3.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4.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5.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如《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少年读此书,可能仅仅为其中的情节人物所打动,而有了一定的修养和阅历后,重读此书,可能就会从历史变迁、政治谋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读了。其他如《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高中时代重读,体会和少年时代已经大不一样,而人生每个时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七、巩固练习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狭隘 自缢 洋溢 精益求精

B.闲暇 遐想 霞帔 瑕不掩瑜

C.时髦 麾下 牦牛 耄耋之年

D.戕害 戳穿 戗风 戮力同心

2.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80字。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学生会、团委将在班会时间举行高一年级诗歌朗诵会。

(1)假如你是朗诵会策划者,你将会为朗诵会设计几个单元?请拟写单元主题,并介绍各单元的主要内容。要求:主题鲜明,介绍具体。

(2)请以“最美的青春”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为朗诵会造势。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3)有家长认为,中学生就应该在学校里安静学习,现在的学校活动太多了。对此,请发表你的看法,陈述理由。要求:观点具体,理由充分。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阿房宫赋》导学案(3课时)
《阿房宫赋》导学案9
《阿房宫赋》导学案8
《国家的儿子》学案
《老子》四章导学案5
《客至》导学案
《登快阁》导学案
《临安春雨初霁》导学案3
《临安春雨初霁》学案3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学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学案3
《临安春雨初霁》导学案2
《自己之歌》学案2
《迷娘(之一)》学案2
《自己之歌》导学案
《树和天空》学案2
《致大海》学案3
择性必修中册《致大海》导学案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预习导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2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文原文阅读
《苏武传》预习学案
《黍离》导学案
《屈原列传》预习学案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导学案2
《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3
《天路》导学案2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导学案3
《乡土中国:“家族”“男女有别”》导学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3
《秦腔》学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教学设计2
《读书:目的和前提》导学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1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ppt课件2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ppt课件1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2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