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六年级上 >>
《伯牙鼓琴》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8-30


 一、导入
  1.你们知道什么是知音吗?人们常说,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人的一生要找到与自己心心相息的知己的确不容易,春秋时期,楚国的俞伯牙和锺子期是怎样成为知己的呢?让我们一起到《伯牙鼓琴》中去探讨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揭示课题:
  1.谁来读一读课题?(读得好)咱们一起读。清晰响亮,字正腔圆,非常棒!“鼓”是什么意思?(弹)
  2.你怎么知道的?(看文后注释)
  3.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伯牙弹琴)
  4.看注释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法。(板书:1.借助注释)
   大家真正读懂了这个题目的意思。我们学文言文就要学会变通。(板书:2学会变通)
  三、范读引路:
  1、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篇古文,读不懂的词句就看一看下面的注释,想想它的意思,然后反复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读通顺。自己读自己的。
  2.古文已经和我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难的印象)
  3.你们数数这篇文言文有几句话?只有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故事。所以说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内容丰富,涵意深刻,所以它们读起来有点深奥。第一次感觉有难度很正常,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它很美很有意思,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这样吧,老师带着你们读好吗?音乐起,领读。
  4.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觉?自由读。(板书3反复诵读)
  5.检验朗读: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读,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他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给这位同学鼓鼓掌。请四人小组朗读。看来,同学们的朗读没问题了,我们一齐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伯牙鼓琴”,读。
  6.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虽然没有读到百遍,四、五遍已经有了,那么,文中的意思是不是已经自现了呢?
  四、研读交流:
  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当伯牙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时,锺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巍的大山!”一会儿,当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时,锺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发誓终身再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谁能成为自己的知音了。
  (一)品读伯牙绝弦的原因:
  1.出示句子: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讲一讲?(生: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听懂他的琴声了,就摔破了他心爱的琴,终生不再弹了。)
  2.刚才那个同学说是伯牙觉得这个世界再也没有知音了。
  3.他永远地告别了弹琴,他彻底地放弃了弹琴。而且,这里的绝弦绝不是一般的绝弦,它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怎样?(从此永不弹琴了。)察其言,观其行才能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什么伯牙会有如此举动呢?我们还得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开始。
  4.出示句子: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5.你从哪个字和哪个词能感受到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的琴声呢?谁来说说你的意见?伯牙弹琴,他弹出巍峨高山。志是想的意思,你从哪里看出伯牙的琴声有高山的意境?为什么会想到高山呢,你们从课前查找资料《伯牙学琴》的故事中就能找到答案。
  6.当伯牙鼓琴,心里想着高山的时候,锺子期的心中浮现了怎样的高山呢?谁看到了?(锺子期看到了高高的泰山)哪个词让你感受这山特别的高?
  (巍巍)那好,咱们把这高高的感觉读出来,谁来读?
  (一名男生起来读)孩子,我感觉这山还不够高,女孩,你来!听她这么一读,你看出了什么?请把你看到的读出来了。山高了,你朗读的水平也高了,咱们一起来读。(学生齐读)
  师: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锺子期会听?(我从锺子期曰:“善哉!”“善哉”这个词听出来的。)“善哉”用今天的话说是什么意思?假如是你听到伯牙的琴声,你会说什么?(伯牙,我听了你的琴声,我知道你的心就好像比泰山还要高。)
  所以,善哉!这个“善哉”是什么意思?(太好了,十分的好,妙啊!)
  师:妙哉,妙啊,那咱们就把那种妙哉,妙啊的感觉带到这句话中去读。
  (自由有感情地读)老师也要对你说,善哉!(请几个同学读)咱们一起来赞美赞美!(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3.“汤汤”的理解:想象画面读出情感、感受,同学们,听他这样读,你门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我看到了一条很长很长的江河,还听到了波涛澎湃的声音)那把你听到的读出来。(生声情并茂地读第三句)读得真好!咱们把掌声送给她。(学生掌声)善哉!谁还想读?你来,可爱小女孩。对,读书就得这样,想着画面读出情感(板书:6.想象画面)咱们一起读这句。
  4.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生1:还会有鸟语花香。
  生2:春天百花盛开。
  生3:冬天白雪皑皑。……
  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师:好一个善听的锺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身在宫廷,伯牙虽然是著名的乐师,名满天下,可是没有人听懂他的音乐,只有锺子期才听出伯牙的志向,伯牙的胸怀。这子期才是伯牙的知音哪,这知音二字(师板书:知音)概括了千言万语,同学们,此时的伯牙是怎样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是非常高兴的心情。)是啊,是眉稍眼角都带笑,你把这高兴之情读出来。还有什么心情?再读一读。好一个喜出望外的伯牙,同学们,此刻的伯牙可能是春风满面,喜出望外。因这世上知音难寻,可他得到了。“所以伯牙所念”咱们一起读。(老师意味深长地引导)可能伯牙也是百感交织,喜极而泣,因为知音难寻。咱们再来读。
  (二)播放音乐,出示图画,体会到的情感不同,读出的味道也就不一样。这对知音约定第二年中秋在老地方见,可是当伯牙赶去的时候,看到的是锺子期那冰冷的坟墓。原来分手后不久,子期就病死了。在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大家轻声读一读,你仿佛听到伯牙在说什么?看到他在做什么?在想什么?
  出示伯牙在墓碑前的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听到了伯牙的哭泣声,他在向老天爷问,为什么?为什么?我好不容易才寻找到的知音,为什么这么快就让他失去生命?)读出这个句子,把伯牙的这种责问读出来。(我仿佛看到了伯牙把琴摔坏了,而且再也不弹琴了)他是在怎么地摔琴啊?(很伤心,而且很悲痛。)那你把悲痛之情,读出来。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出示句子: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三)拓展延伸:
  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生齐说: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想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请一个学生把他想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
  生:子期,你死了以后,没有人听懂我的琴声。想到你在时,能听得懂我的江山江河。现在我还能找谁来听我的琴呢?所以我只能摔破琴,从此不再弹琴。
  生:子期,我已经砸破了琴,掷了弦,世上除了你,我就没有了知音。我继续弹琴,有何用呢?
  师:这绝的是弦,不绝的是对知音的怀念之情哪!
  生:子期,你死了,我弹琴何用,谁又能听得懂呢?
  师:是啊!
  生:虽然我有超高的造诣,但你死后,没有人能够了解我,欣赏我,一切都是徒劳的,我从此不再弹琴了。
  师:虽然有很高的造诣,但是我从此不再弹琴。同学们,我们在这绝弦中感受到的是伯牙对知音的怀念之情。但是我们古代的精典,古人的情怀,往往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去领悟。今天我们领悟到的是此时此刻的情怀。两千多年来,不同的人读故事有不同的体会,相信同学们以后再读《伯牙绝弦》。从这绝弦中领悟到更多更多。后人根据这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这首《高山流水》。拿起书,听着琴声,我们再来回味着这个故事。(放音乐〈高山流水〉学生齐读课文)
  (四)背诵古文:
  谁把这故事记在了心里,谁来试一试?熟读成诵啊!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懂了《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读出了情感,读出了体会,习得了方法,最后熟读成诵。古文就是这样,要读书百遍,(学生:其义自见)。
  下课!谢谢同学们!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伯牙鼓琴》说课稿
《伯牙鼓琴》阅读练习汇编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评课稿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ppt课件4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ppt课件3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ppt课件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ppt课件1
《伯牙鼓琴》课堂实录片段
《伯牙鼓琴》教学反思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课文原文阅读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课后练习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学反思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1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知识点
《伯牙鼓琴》知识点荟萃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