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无言之美》学案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2-24


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学习重点 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学习难点 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自主突破 1.给加点字注音:

缥缈 (  ) 摄影 (  ) 譬如 (  )  峨 眉(  )   谚语  (  )

2.解释词语    

(1)附丽:    

(2)尽致:                                

(3)瞬息万变:                              

(4)铢两悉称:                              

(5)轻描淡写:                              

(6)信手拈来:                              

3.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答案:1.piāo  shè   pì   é    yàn 

2.(1)附丽:附着,依附。

(2)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3)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4)铢两悉称:一丝一毫都相吻合。铢两,比喻微小之处。

(5)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 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6)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3.朱光潜

合作探究 1.简要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说说作者是如何论 述“无言”之美的。

2.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 方面着手研究?

3.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 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答案:1.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2.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3.“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 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 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4.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1)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5.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拓展延伸   

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 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答案:以课文《孤独之旅》为例,文章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当堂测试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缥缈 (piāo)  颦 (pín)      B余蕴(yùn )   譬如 (bì)

C 峨眉(é)    寂寥 (liáo)    D谚语 ( yàn )摄影(shè)

答案:B解析:譬如 (bì)——譬如 (p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A茏统  附丽  瞬息万变    B 姑且   尽致   闲情逸志

C雕刻  筋骨  心旷神怡    D 意旨  喧染   维妙维肖 

答案:C解析:A茏统——笼统 B闲情逸志——闲情逸致D喧染——渲染,维妙维肖—— 惟妙惟肖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___地说几句,既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A. 歇斯底里  B. 浓墨重彩C. 语重心长D. 轻描淡写

答案:D

解析:考查成语的语义程度的区分,由文段看,是边吃饭边进行的,过程比较随意,并且后面的“既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 些”说明孩子的感受不够深,那么由词义上分析,前面三个词都是强调程度重的,所以只有最后一个“轻描淡写”是轻轻带过,和句义相吻合。

课外阅读:

(2017云南曲靖中考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 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9322;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9323;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 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9324;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9325;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文章有删改)

4.选文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   、爱花、   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5.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6.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赏析:                               

                                        

7.简要分析第9322;段在文中的作用。

                   

8.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深刻含义。

                               

答案:4.托物言志(或象征、以物喻人) 选花(或悟花) 变花(或学花)

5.答题示例:“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花朵平静的心态和洁净的心灵,虽然凋落,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从而展现一种难言的美丽。

6.答题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花喻人、花像眼睛,“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

7.答题示例: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巧妙地由上段卖 因缘过渡到下段的爱 花因缘,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8.答题示例: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寓意了高远的人生志向;作者珍爱人间的每一朵好花,花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同时,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 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言之有理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无言之美》思维导图(3张)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阅读练习及答案
《无言之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无言之美》练习题2
《无言之美》教学设计3
《无言之美》pptx课件(18页)2
《无言之美》pptx课件(21页)
《无言之美》知识点
《无言之美》同步练习
《无言之美》检测试卷
《无言之美》练习题
《无言之美》mp3音频朗读
《无言之美》读后感
《无言之美》ppt课件(18页)
《无言之美》教学设计2
朱光潜《无言之美》课文原文阅读
《无言之美》ppt课件2
《无言之美》导学案
《无言之美》ppt课件1
《无言之美》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