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朱以撒《苍茫中原》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朱以撒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9-18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苍茫中原
朱以撒
①这些日子里,经孟州、孟津,到洛阳、安阳、开封,总是会日复一日地迎受一种与江南不同的厚重感。是这里带有寒意的凌厉的风,是那看起来比故乡大而深红的落日,还是落日背景下那卸去累累果实的无垠原野?感觉总是难以言明。可是肌肤与心灵明明白白地体验着与我所居住的都市不同的气息,心弦不由地被撩拨得颤动起来。挑一个我以为合适的词来表达,那就是:苍茫。
②这些有过古都兴衰千年激荡的土地,在经过世事翻覆、鹿鼎频争的烽烟之后,已经变得和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了,现代文明已深深地弥漫其中。可是,只要你抽身出来,到郊原,到旷野,你仍然会感慨不已。这方水土曾有过的英雄气概和草莽纷争,并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飘散,只要你有心撩开一角,那些带有图腾、饕餮、甲骨、金文的古风就会扑面而来。
③这个晚秋的黄昏,我在远离城区的郊外散步,原野苍茫秋风苍凉,深红的落日把远山映衬出一个绵延的剪影。这么大的空间,有几个农夫在拉扶着犁耙。他们不是借助牲畜的力量,而是尽自己的力量破开土层。这在广袤的原野上就显得十分渺远,他们的移动,成为黄昏中最动人的一笔。在他们劳作的不远处,散落着的一些短粗的城堞纹丝不动。时日久远,风雨侵蚀无歇,城堞外表如同千疮百孔的马蜂窝,只要看着那厚实沉甸的分量,就很容易使人想起宝剑和英雄,每一块土疙瘩里都可能掉下一则传奇故事,每一阵风卷出的黄尘都可能扬起战马的嘶鸣。如期而至的黄昏笼罩在空寂的城堞上,引人无限遐想:岁月真是无从再现么?其实我已逐渐能够由此领悟中原的笔墨情怀了。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特有的意象时时刻刻地熏染,笔下自然就野犷起来,亘古的南北有别,是渗透于艺人艺事的方方面面的,你看看他们手执长锋狼毫在雪白的宣纸上驰骋,多是乘势翻卷的草书,与沙场上的箭镞飞鸣、刀光剑影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表现形式更换了罢了。
④在我们感慨岁月的磨洗使许多鲜明的过往人事化为乌有的同时,还是会看到许多不畏惧风霜刀斧剔抉的古典依然如故。我看到并抚摸到了这些昔日古都的石像、石碑。四季轮回春秋迭代,石像中的文官武将,已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武睥睨,在改朝换代的风云中一脸漠然。他们有的依旧兀立于田头篱角,有的则离开原来坐落的方位,被人集中一室面面相觑。他们是留恋秦时汉时的明月呢,还是渴望唐时宋时的清风呢?令人乐意驻足的是与石像同存的石碑。时光的清冷沁入了石表,损伤了点画结构,使句读时不免受阻。可心灵却因之而酣畅,分明品味出碑文深处的内涵,丰富而深沉。这使我们面临它的时候,看出旧日创造的美丽辉煌的闪耀;在触摸它的时候,感觉到岁月翩翩远去的雪泥鸿爪,不免能领悟上苍的一点暗喻,一点象征,一点意趣。这是如今一些雕琢精美的石像石碑所无从具备的。这些古代的石头荡起的历史回声,很有可能会令我们捡拾起精神上的一些遗失。
⑤我又一次地见到黄河。这个季节,黄河正走向安静,两岸萋萋芳草,正随着晚秋的劲风扭动腰肢。我内心自然有荒凉之意,因为在此之前我才欣赏到壶口那一泻千里的瀑布,怎么也想不到在这里化为宁静。不过,话说回来,黄河毕竟是黄河,和芳草碧连天的江南溪流大有不同,还是罄露出了它的雄浑和宽博。随便俯身掬一捧水,都可以察觉出积淀下来的桀骜不驯,黄河就是这一捧水的无限放大。
⑥在中原的大地上穿行,有一种纵横六合天高地迥的开阔逼进心胸。像我这样方向感不强的人,如果向匆匆前行的中原人讨教,他们总是会站定了,缓缓抬手,至眉端,“诺,向南猛走,再向西拐”。他们的方位感特别强,又有一种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意气。我从中得到的暗示是,当年中原逐鹿的后代,血液中还流动着纵横捭阖的气概,犹如指点江山那般。
⑦一弯寒月升上来了,远处近处层次分明。这不是十五的月亮,却由此衬托出了空间的苍茫无限,朦胧色调更平添这一古老地域的神秘与辽远。流连在历史往事的废墟上,思想无处不达地展开,灵活并且随意。在搜寻这方土地的遗留时,有许多次,视觉是徒劳无获的,只有靠心灵去感受,用知觉去捕捉。像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地方,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根本不会因时光潮水的浸漫而退却。
⑧我想,我也许还有不少机会走入这苍茫的中原。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原的都市和其他城市并没有什么不同,依旧是霓虹闪烁、轻歌曼舞,而在旷野、在郊外,人们却能感受到它的“苍茫”。
B. 文章第③段中写到“他们的移动,成为黄昏中最动人的一笔”,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农夫的辛勤耕作,表明了作者对中原农民的敬仰。
C. 第④段写到了经受岁月磨洗的昔日古都的石像、石碑,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D. 第③段中“中原的笔墨情怀”指的是浸润着中原历史文化的艺术所表现出的野犷与豪放。
8.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城堞外表如同千疮百孔的马蜂窝,只要看着那厚实沉甸的分量,就很容易使人想起宝剑和英雄。
(2)随便俯身掬一捧水,都可以察觉出积淀下来的桀骜不驯,黄河就是这一捧水的无限放大。
9. 作者感受到的中原大地的“苍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作答。
 
 
 
【答案】
7. B   
8. (1)此句运用了比喻和联想手法,把散落的短粗的城堞比作马蜂窝,并由此联想到宝剑和英雄,写出了城堞的悠久和其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表达对苍茫中原的敬畏之感。
(2)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黄河平静的表面下生命力张扬的特点,也含蓄地点明了中原大地广博雄浑的风格、中原人豪放洒脱的气度。   
9. ①中原凌厉的风、深红的落日、无垠的原野等自然景象;②中原弥漫着浓厚历史气息的城堞、石碑、石像等历史遗迹;③流存于中原人血液中的纵横捭阖的气概。(意思相近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朱以撒《问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清风沉醉》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等待清洁》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天外之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低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古寺黄昏》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烟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在风中长大》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洗手》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新年信笔》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脆弱》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渐渐》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