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以前的中国和宋以后的中国有一个不同,那就是从“贵族一士族”社会,变成了平民社会。
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高门 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场立功, 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直至唐代,门阀观念的影响仍然十分 严重。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贫富无定势'“富儿更替做'(宋代谚语)。下层社会的人也 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火箭式升 入最高层,“骤得富贵'。
富家大族的传递因此变得极为困难,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富不过三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 家”。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郑樵说:“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通志-氏族略》)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开始融合,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这一切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从中唐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天翻地覆,那 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特别是五 代的极度混乱,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易位。 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分崩离析,原来养 尊处优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 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
第二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科举制的成熟。虽然科举发明于隋,实行于唐,但科举在隋唐 两代都没能成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况且隋唐两代教育并不普及,只有上层社会才能获得较 好的教育环境,因此中举者也都是士族,因此,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而到了宋代,科举制才真正成为入仕的最主要渠道。宋朝皇帝们的制度设计,是使全社会 通过文字而不是刀枪进行竞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其他功名利禄之途关闭,只留下科举 这一扇门。他们不仅废除了唐代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而且打破了唐代科举考试的门 第限制,让所有人都能走进考场。在宋代,只要不是残疾之人,皆可应举,甚至以屠牛为业者, 也能赴试。对于那些拿不起路费的穷人家孩子,国家还给他们应试补贴。
从上古到中古,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即使是最开明的唐代也是如此。然而有唐到宋,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控制显著松弛,宋太祖于乾德三年颁布诏令废除夜 禁,里坊制也名存实亡。宋代城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