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1-03 |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文字细节
①在乔治•奥威尔《1984》中,只有一个词是特别为了吸引读者而写的:
四月份一个晴朗、寒冷的日子里,时钟敲了十三下。温斯顿•史密斯下巴紧挨着胸膛,想躲避讨厌的寒风吹袭,他快速地通过胜利大厦的玻璃门,但还是免不了刮进一些砂石。
②这段话引人注意的地方在于“ ”这两个字,少了它,这句话就变得平凡无奇,而这两个字也显示,小说的场景要不是指某个我们不熟悉的文明,就是指未来。有些事情没有改变,月份依然叫四月,寒风依然难受,但有些事情改变了,从寻常与陌生的并列中,句子产生了某种特殊效果。有人可能觉得,这个细节有点太刻意了,它似乎过于大声地宣布,“这是一部科幻小说”。
③实际上,这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描述一个专制的全能的国家可以操纵一切,从过去的历史到民众的心灵习惯,无所不包。无疑地,胜利大厦就是因此得名。不过,第二句话却为这个阴郁的环境带来一点希望。当温斯顿•史密斯进入大厦时,一阵风卷起的砂石跟着他一起进到大厦内;虽然小说本身似乎把这种状况当成一种负面的现象(“讨厌”的寒风吹袭),但读者会发现,与全能的国家相比,飞砂走石其实好得多。砂石代表着随机与偶然。它们代表了无韵律或无理性之物,不会灌输他们已经安排过的各种意义。因此,我们也许可以把砂石看成是小说描述的极权政权的相反物。同样地,这阵风可以视为反对管制人类的一股力量。它任意地吹着,一下子吹向这里,一下子吹向那里。它没有韵律,也没有理性。
④作家也许在这里暗示,国家无法如其宣称的那样万能,并非连自然界也能完全掌控。极权国家对于它们无法改造成秩序的东西特别感到不安。或许这个政权无法排除偶然,就像胜利大厦无法完全隔绝砂石一样。
⑤有些读者会觉得我的这种诠释太荒谬。他们这么想是有理由的。奥威尔确实不太可能把砂 | |
| 标题: |
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20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