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3-15


对象:珠海市拱北中学初一级
时间:2003年12月30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读了《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并梳理了故事情节,大家还记得它的故事情节吗?
 
生:记得。
 
师:很好,那我们现在就以接龙的方式来复述故事情节吧。老师开头,你们接着往下说。
 
师:话说曹操扫平北方势力,挥戈南下,八十万雄师,直扑江南,使人送书周瑜。
 
生(1):周瑜怒斩来使,曹操大怒,发兵攻打东吴。
 
生(2):两军三江口对垒,曹操折兵败回,责令蔡瑁、张允二人训练水师。
 
生(3):周瑜夜窥曹寨,得知蔡、张二人深知水军之妙,决定要铲除二人。
 
生(4):蒋干自荐赴周营劝降,周瑜巧施反间计。
 
生(5):周瑜大会群英,三番四次堵住蒋干劝降的口,然后佯醉,邀蒋干抵足同眠,诱骗蒋干盗信。
 
生(6):蒋干中计,盗信连夜逃回曹寨,曹操看信中计,怒斩蔡、张二人,周瑜反间计获得成功。
 
师:同学们复述得不错。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批注。大家想批注哪一部分?
 
生:蒋干自荐劝降中计那部分。
 
师:从文章哪一段开始呢?
 
生:第四段开始。
 
师:好,我们就从第四段开始批注。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如何批注,现在再重新明确一下。
 
[投影]:
 
如何批注:
 
1.自由地读,深入地读,读出作品的个性,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批注应围绕词语、句子、人物、情节、主题、语言、表现手法等的理解、感悟、评价、鉴赏来进行。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阅读批注第四段。
 
(学生阅读批注,老师巡视,约10分钟)
 
师:刚才我巡视时发现不少同学的批注挺精彩的,哪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批注?
 
生(1):为什么文章接连写曹操的两次“喜”,一次大喜,一次甚喜呢?
 
师: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这个疑难呢?
 
生(2):我想是因为曹操急于要找到一个能破解周瑜计划的人,现在有人自告奋勇说可以劝服周瑜来降,所以曹操大喜。
 
生(3):如果蒋干劝服周瑜投降,对曹操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所以曹操大喜。
 
师:这两个“喜”字意思一样吗?
 
生(4):不一样,前者是喜出望外之意,后者是喜上加喜的意思。
 
师:对。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精彩批注吗?
 
生(5):“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一句是设悬念,让读者知其用计,又不知其具体步骤,吸引读者往下看。
 
师:讲得好。
 
生(6):我对“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一句有疑问,凭着“自幼同窗交契”,就能劝降吗?
 
师:哪位同学帮他回答?
 
生(7):不能,因为当时二人各为其主,他们是敌对身份,所以不能。
 
生(8):有可能,《鸿门宴》中项伯与项羽为叔侄关系,项伯最终不是把秘密泄露给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张良听,他俩不也是敌对身份吗。
 
师:对了,这就有两种可能性,降与不降关键就要看周瑜本人了。
 
生(9):我也有一个疑问:曹操本是狡猾多疑之人,他为什么会相信蒋干呢?
 
师:你为什么认为蒋干不可信?
 
生(10):从“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和“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两句话可以看出蒋干是一个轻率自大、盲目自信之人,根本就不可信。
 
师:既然如此,曹操为何还用此人?
 
生(11):因为当时曹操气昏了头脑,才会用错人。
 
师:为什么说曹操气昏了头脑?
 
生:因为当时周瑜怒斩曹使,曹操三江口折兵又被周瑜夜窥曹寨。接二连三的挫折使曹操气昏了头脑。
 
师:说的有道理,看来同学们挺熟悉故事情节的,曹操正是在一筹莫展、气昏了头脑的时候误用了庸才——蒋干,这可是兵家之大忌呀。
 
师:同学们还有别的批注吗?
 
生(12):“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一句说明蒋干是轻敌自大之人,
 
生(13):蒋干与曹操的三次对话说明蒋干是狂妄自大之徒,这为周瑜的反间计的实施作了铺垫。
 
(以上交流批注的时间约10分钟)
 
师:不错,第四自然段同学们批得挺到位,有自己的见解,请接着批注第五段。
 
(学生阅读批注,老师巡视,时间约5分钟)
 
师:第五自然段阅读批注完毕了吗?
 
生:批注完了。
 
师:哪位同学第一个发言?
 
生(1):“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一句采用了对比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作者这样对比的用意是什么?
 
生(2):说明周瑜与蒋干的势力悬殊。
 
生(3):周瑜显示自己的实力,表明自己是不会投降的。
 
生(4):表明周瑜对此事十分重视,显示自己的兵强马壮,是为了给蒋干一个下马威。
 
生(5):显示了蒋干的卤莽、草率行事。
 
师:刚才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引发出这么多的讨论和见解,很好。我们接着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批注。
生(6):“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一句妙不可言,既含挖苦之意,又不失文雅。
 
师:英雄所见略同。
 
生(7):“愕然”二字表现了蒋干的胆小无能。
 
生(8):蒋干的“愕然”与周瑜的“笑”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蒋干的胆小,周瑜的自信。
 
师:两位同学分析得很准确。
 
生(9):“瑜笑而挽其臂”中的“笑”是为了消除蒋干的疑虑。
 
师:周瑜的“笑”是真笑吗?
 
生(10):是假笑。
 
生(11):是笑里藏刀。
 
师:说的有道理。周瑜的这几次笑其实都不是真笑。
 
(第五段交流批注的时间约5分钟)
 
师:请同学们接着阅读、批注第六段
 
(学生阅读、批注,老师巡视,时间约5分钟)
 
师:同学们,批注完了吗?
 
生:批注完了。
 
师:那我们现在就开始交流批注吧。
 
生(1):“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一句,周瑜是故作亲热,以消除对方疑心,说明周瑜为人狡猾,步步为营,想引蒋干中计。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见解吗?
 
生(2):我认为周瑜并非狡猾,而是足智多谋,他迷惑对方是为下面引蒋干中计作铺垫。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前面的同学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再说说别的批注。
 
生(3):这一段中蒋干的“惊愕”“面如土色”和周瑜的三次“大笑”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蒋干是一个胆小无能、蠢笨无比、自命不凡的笨蛋,而周瑜却是一个自信、胸有成竹、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将才。
 
师:分析得很到位。
 
生(4):周瑜为何反复说蒋干是“说客”,用意何在?
 
师:哪位同学帮他解答?
 
生(5):他这样做是不给蒋干劝降的机会。
 
生(6):他打心理战,让蒋干心虚,从心理上压倒对方。
 
生(7):他暗示蒋干:我们虽然是同窗,但我绝不投降。
 
(第六段交流批注的时间约3分钟)
 
师:批得入木三分,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很好。今天我们就批注到这里,其余部分课后继续。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确实让我欣慰,在复述故事情节的时候,同学们表述流畅、正确,证明同学们都用心读了课文。批注时,同学们也批得比较到位、准确,有些同学的观点还很新颖、深刻,说明了同学们深入研读了课文,读出了自己的感悟和作品的个性,还有的同学敢于大胆质疑,一石激起千尺浪,引发出同学们很多有价值的讨论。我们读书就该如此,就该发扬这种精神。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吧。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14页)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2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反思
《群英会蒋干中计》说课稿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2篇)
《群英会蒋干中计》学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5
《群英会蒋干中计》rm音频朗读
《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复习学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同步练习
罗贯中《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阅读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4
《失街亭》与《群英会蒋干中计》比较鉴赏
《失街亭》与《群英会蒋干中计》比较鉴赏实录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3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3(三份教案合集)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3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2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2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1
《群英会蒋干中计》html课件1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