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臧克家《老马》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5-12


老马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这首诗讲究格律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鉴赏《老马》深沉的感情,丰富的象征意蕴。领悟诗歌象征性、多义性,全诗“朴素凝炼”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感受老马承受的苦难。

教学重点 领悟诗歌象征性、多义性

教学难点 全诗“朴素凝炼”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学法设计 研究讨论——分析归纳

一、吟诵作品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的“建筑美”和“音乐美”。

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师生明确:

《老马》在形式上讲究“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全诗共两节,每节四句,每句基本上是八个字,隔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一种“建筑美”和“音乐美”。

2.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作的形象。

师生明确:“老马”是贫苦农民的真实写照。中国农民的苦难与不幸、勤劳与艰辛,剥削阶级的贪婪与残忍,作者的同情与愤懑,都通过“老马”这雕塑一般的形象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及写作背景。

臧克家,出生于山东诸城县的农村,从小熟悉农村,热爱农民,所以他的诗篇多为歌唱农村之作。1933年《烙印》出版,翌年又出版《罪恶的黑手》。这正是“现代派”颓废诗风遭到读者厌弃的时候,臧克家的描写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的诗篇为诗坛吹来一阵清新的风,因此立刻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和重视,并且为新诗反映农村生活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2.感受内容大意。

《老马》简短八句,塑造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第1节,写装车。

前两句的“总得”与“横竖”相呼应,侧面表现出主人贪婪、残忍,让老马超负荷运载,同时也写出老马倔强、坚忍的性格,把一腔悲愤深埋在心里。后两句实写装车,一个“扣”字,一个“重”字,把老马负重受压的惨状刻画得极为生动、深刻,主人的冷酷,老马的痛苦,都包含在其中了。

第2节,写扬鞭出发。前两句是虚写,刻画老马的悲愤而又无望的心理。后两句写实,“一道鞭影”,活现出主人的凶狠、无情。在这样严酷的压迫下,在“前面”等待老马的又是什么呢?诗人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问题探究

1、诗中的老马有何象征意义?(可作开放性题目)

解放前的中国农民头上有大山压着,具体地说就是“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正像老马的超负荷,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一样。面对着沉重的压力,老马垂首咽泪,忍辱负重。显然,诗人受到了农民性格的感染,所创造的形象,象征地地道道的农民。其实,这也局限了诗作的内涵,应该说,诗人表现的这种人生,这种生活态度,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诗人自己也说过:“我写了老马,另外也写了许多受压迫的农民形象,实际上也就是写了我自己。”其实,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来看,他哪是只写自己呢?它更可以看做古老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忍受苦难的象征。

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反语等表现手法。对老马,采用实的写法,用白描的手法正面勾勒出老马的形象特点;对车主,采用虚的写法,这就留有空白,让读者去想象。还恰倒好处地运用【反语】:“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多少血泪,多少愤懑凝结成这开头的两句。

3、如何理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把头沉重地垂下”以及“横竖不说一句话”,侧重塑造老马形象──沉默、能承受,从而表现它的性格──隐忍。

“有泪只往心里咽”“抬起头望望前面”,从心理描写的角度,表现老马的命运──苦难有无尽头?

最后一句有不容忽视的双关意义。从抽过来的一道鞭影看,所谓“前面”当然是老马按照车主的意旨奔向的目的地,但也暗示老马的命运不会一团漆黑,是会起变化的。

四、语言品味

1、平易朴实,口语化:诗人认为:“把一句诗写得叫人人懂,懂了还觉得好,这难,把一句诗雕得自己懂,这很容易。”所以他写诗力求平易、朴实,然而又认真严谨,追求艺术的锤炼,形成了自己凝重的诗风。因此,他被誉为新诗中的“苦吟派”。他说:“我力求谨严,苦心地推敲、追求,希望把每个字放在最恰当的地方,螺丝钉似的把它扭得紧紧的。”(《〈臧克家诗选〉后记》)《老马》一诗,极为平易,流溢着朴素的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像诗中“总得”“横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咽”,简直就像农民倾诉自己的亲身感受,分不出是农民的语言,还是诗人的语言了。

2、语言精练形象:臧克家的诗十分重视语言的精练和形象化,往往为了一句诗甚至一个字呕心沥血。例如诗中的“扣”这个动词可谓形象、传神。不仅使人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使人看得出这种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进度。假如换一个别的字,就不会这样自然、恰当、精妙了。再举一个更典型的例子,在臧克家的另一首诗《难民》中,有一句开始写做“黄昏里煽动着归鸦的翅膀”,后来又改成“黄昏里还辨得出归鸦的翅膀”,最后定稿时才改成“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关于这个“溶”字的好处,他说:“请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样一个景象:黄昏朦胧,归鸦满天。黄昏的颜色一霎一霎的浓,乌鸦的翅膀一霎一霎的淡,最后两者渐不可分,好似乌鸦的黑色被黄昏溶化了。”(《学诗断想》)这个“溶”字传神地写出了黄昏颜色渐浓、溶化万物的情景。

3、重视节奏,强调韵脚:臧克家反对诗歌创作追求形式上整齐,又反对完全散文化,他的诗在自然写作的基础上讲究节奏感,把诗的韵脚看做“是感情的站口,节奏回归的强有力的记号”。他的诗反映了格律诗走向自然的境界。这在《老马》诗中有很好的体现。《老马》每段四句,一、三句押韵,二、四句也押韵,极其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但诗句每行的字数并不相同,也没有闻一多诗歌那种每句皆相同的“字尺”,根据感情的变化不断调整诗句的结构和字数,突破了闻一多诗作拘泥于形式的板滞感,使格律诗走向自然。

分类作业A类:完成课堂作业练习二、三。

B类:课外阅读臧克家的部分诗作,把握其风格特点。

板书设计语言:

1、平易朴实,口语化

2、重视节奏,强调韵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练习题
《老马识途》阅读练习及答案
臧克家《老马》mp3音频朗读
《老马》ppt课件4
臧克家《老马》ppt课件3
臧克家《老马》赏析
臧克家《老马》ppt课件2
人教版选修《老马》教案1
《老马》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