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说味》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4-14


说味(教案)
淮安市楚州中学 金国春
教学目标:
1、深刻体会作者通过介绍生物信息交流方面的有趣知识,所表达出的一种崭新的自然观,即一切生物协调共生、相互依存、和谐发展。
2、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意思,根据要求迅速且准确地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教学重点:
对文中一些重要语句和语段的理解。
教学难点:
准确解读相关信息,正确理解作者的生态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必修五课本中学习过《〈物种起源〉绪论》,作者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是进化论的奠基人。他的进化论自然观的核心是:物种间的竞争,是适者生存,人与其他动物是一种竞争生存的观念。这种观念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认可。然而,美国有一位医学家、生物学家,大胆地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了自然间人与物种的关系,他认为人与其他物种之间是一种和谐相处、相互协调的共生关系。他就是刘易斯•托马斯。今天就来学习他的科学随笔《说味》,领教他的全新的自然观。
二、 简介作者并解题。
1、 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礼赞》。
2、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作者用优美、清新、幽默、含蓄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由气味组成的生机勃勃、趣味横生的信息世界。借“味”强调了生物间信息交流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从一个方面指出了人和其他生物本质上的同一性,所有的生物,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处在一个共生系统之中。以此来表达自己和谐共生、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自然观,对人们重新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很大的启发价值。
三、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思路。
(一)(1-2节)介绍人会散发气味,而且气味各不相同。
(二)(3-4节)介绍其他动物也能发出属于它自己的气味。
(三)(5节)介绍目前嗅觉理论的局限。
(四)(6节)介绍细胞的味觉可以通过训练来增强嗅觉的灵敏度。
(五)(7-9节)介绍人的嗅觉情况。
(六)(10-13节)介绍生物间进行的化学(气味)通讯是一个共生系统和协调机制,其作用是为了使地球自我平衡。
四、研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2节)。
1、作者在课文开头说“我们不论走到哪里,不管触动什么东西,都会留下踪迹”。这里的“踪迹”实指什么?
明确:实指气味。
2、人会散发气味,其特点是什么?
明确:气味各不相同。
3、 人散发的气味各不相同,其神奇和有意思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1) 狗能根据气味跟踪人,而且能够把这个人的气味与其他人的气味区别开来。
(2) 狗能在气味消失之前长达六个星期的时间内发现一片玻璃载片上很淡的人的指纹气味。
(3) 狗居然能嗅出同卵双生子的相同的气味,并且交叉地跟踪两人的踪迹。
(4) 鞋迹能留下我们独特的气味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3-4节)。
1、是不是只有人能散发出自己独特的气味?
明确:不是。其他动物也能发出属于它自己的气味。
2、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这一点的?
明确:作者举了蚂蚁、鱥鱼和鲶鱼三个例子。
(1) 蚂蚁放出的气味只会让亲近的蚂蚁跟踪,别的蚂蚁就不行。
(2) 食肉蚁则会发出一种气味让捕食的对象惊慌失措。
(3) 尽管我们对鱥鱼很难分出彼此,但他们自己却可以通过个体特有的气味辨别出同类中的每一个成员。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5节)。
1、目前解释味觉的理论很多,其基本理论是什么?
明确:研究认为,气味物质在化学上是一些小的、简单的化合物,分子的几何形状对气味产生着重要影响。
2、尽管嗅觉理论很多,但还存在许多局限,有哪些局限?
明确:
(1)还不知道味觉细胞是怎样被气味物质激发的。
(2)还无法给那些“基本”气味作出合理的解释。
(3)也不能找出在理论上存在的味觉感受器。
3、有哪些不确定的观点,对味觉感受器作出了不尽相同的解释?
明确:
(1)感受器的膜上被捅了一个洞,引起了极性的改变。
(2)气味物质跟对之有特殊感受器的细胞联结在一起,以某种方式一定距离显示信号。
(3)存在特殊的感受器蛋白,不同的味觉细胞携带着用于接受不同“基本”气味的特殊感受器。
(四)研读课文第四部分(6节)。
这部分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什么?
明确:列举了豚鼠、鱥鱼、鳗鱼、大马哈鱼为例子来说明人们在具体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成果,即,可以证明细胞的味觉能够通过训练来增强嗅觉灵敏度。
(五)研读课文第五部分(7-9节)。
前文列举的都是动物的奇妙感觉技术,那是不是说人类在这方面不如其他动物了?那实际情况如何?
明确:并非不如其他动物。
实际情况是:
(1) 人类的感觉技术比想像中的要好些。
(2) 只不过男人与女人在感知味觉上还存在着性别差异。
(3) 而且人与人之间不自觉地交换信息我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
(4) 而人类在气味通讯系统中的缺陷和误解,可能还是精神病学中未被探索的领域。
(六)研读课文第六部分(10-13节)。
1、第10节首先说“不同动物之间用于通讯的嗅觉感受器对于建立共生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句话表明了作者什么观点?
明确:动物间是一种共生系统。
2、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如何正反举例的?
明确:
(1)举蟹、海葵的例子,说它们就是依靠分子构型认出彼此是伙伴,即共生体。海葵与少女鱼之间也是靠此来认证。
(2)相反,帽贝却用自己的嗅觉感受器拒绝着海星,它能感觉出一种特别的海星蛋白。
3、作者在第11节中明确说出了自己对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间进行化学通讯的认识,其观点是什么?
明确:他认为,每一种生命形式都用这种或那种信号,对周围的其他生物宣布它在近处,向来犯者划定界限,或向潜在的共生者散发出欢迎的信号。而这种信号或者说化学信息的传递就是气味。
4、生物间的这种通讯总的效果是什么?
明确:形成一种调节生长速度和领土占领的协调机制。
5、作者说:“这显然是用来使地球自我平衡的。”这与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物种进化论有何不同?
            达尔文:强调物种间的竞争。
明确:区别{
            托马斯:强调物种间的共生与协调,这是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点。
6、第12、13节作者用阿根廷小说家博尔赫斯的寓言和自己夸张的想像进一步强调了什么?这样结尾有何效果?
明确:
(1)强调了化学信号(气味)在物种间传递的神奇和有趣。
(2)充满了无尽的人文睿智和人文情怀。
五、理解重要语句和语段的含义。
1、(第4节)“很难想像,有一个独居的、独立的鱥鱼,单个儿挑出来能被认出;但处在群体中的鱥鱼,在行为上却像一个动物体内可以互相替换的相同部件,虽然个体还是存在的。”
明确:这个语句的意思是鱥鱼个体很难从形体和行为上被认出来,但可以通过气味来辨认,鱥鱼个体的气味各不相同。
2、课文第10、11节中哪些语言信息都在向读者表达着作者自己的生态观念?作者的生态观念是什么?
明确:
(1)
①第10节“不同动物之间用于通讯的嗅觉感受器,对于建立共生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②第11节“一切生物,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之间有进行化学通讯的非常普遍的系统。”
③第11节“每一种生命形式都用这种或那种信号,对周围的其他生物宣布它在近处,向来犯者划定界限,或向潜在的共生者散发出欢迎的信号。总的效果,是形成一种调节生长速度和领土占领的协调机制。这显然是用来使地球自我平衡的。”
(2)在作者看来,一切生物之间有进化化学通讯的非常普遍的系统,这个系统应该是一种协调机制,寻求的是系统内部的自我平衡。这个系统就是“共生系统”。共生系统有避免共生活动失控的功能。
六、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是想通过“味”来表达自己的生态观念,在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前,作者首先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由气味组成的生机勃勃、趣味横生的信息世界,借“味”强调了生物间信息交流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人和其他动物本质上的同性,所有的生物,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处在一个共生系统中,从而引出和谐共生、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自然观。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阅读与探讨》。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说味》ppt课件1
刘易斯·托玛斯《说味》课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