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2-23 |
合肥八中 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联考卷(四)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_)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什么是文学的“平面化现象”?就是文学作为文化产品,在与其他文化产品的比较中,
它原有的审美价值特质的模糊与丧失,主要表现在文学表达边界上的模糊与文学表达差异性
存在上的丧失。随着社会需求中心点的趣步位移——即由需求物质到需求精神,人们对文化
的需求乃至追求正在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趋势。信息化条件下,文学所面对的接受(消费)空
间不是越来越窄化而是越来越宽阔了,只是大众文化的流行和强势既给了文学空前广阔的接
受(消费)空间,同时又促使它不得不作出迎合的姿态而弱化创作(生产)者的个我差异性。
这是文学作为文化产品在与其他文化产品的竞争性入市中,很自然的一种选择。文学的创作
(生产)者在很大程度上作出了两种比较极端的文学表达,即个我的偏执与媚俗的偏执。个
我文学偏执的表达应是有着一定差异性的,但这并不是现代主义的先锋性——现代主义也是
经典的文学,只是这里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经典,而是内容、形式的大胆和与众不同。这样一
来既可以引起“注意”而又不至于让人“接受”不了,一旦“注意力”集中了,流行就会成
为接踵之事。媚俗文学偏执的表达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表达方式。大家在想什么、怎样群想和
如何去表达,这是必备的基础。在这样一个大众文化情境之中,文学作为文化产品的文学表
达就很自然地被平面化了——“平面化现象”正是在以上的种种对应和交汇中,求得的一个
文学表达的“最大公约数”。文学表达的平面化,基本上就是社会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科
学主义、娱乐主义以及营销范式在文化、文学的创作(生产)中具体的过程性表现,它们不
约而同地交汇一起,在充当着这一切的无形“推手”和力量供给。文学从本质上说并不是大
众型的流行文化“快餐”,就最它作为了文化产品,其创作(生产)者的实践(从业)趋向
也并不可超越于审美特质之上而唯名唯利。那些借助于或是捆绑于文学的一些“利益群”,
最不可能对文学自身的未来发展作出真正的认知和判断,在文学进入文化产品的路途中、在
文学与其他文化产品之间审美价值边界的模糊趋势中,这些“利益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
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下文学创作实践的真实情况,是文化早已远远大于了文学,文学在作为文化产品被生
产着和销售着,并且文学自身与其他文化现象一起表现出了一种“同质共相”的趋前态势。 | |
| 标题: |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167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