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两篇外国消息的写作特点
2、进一步熟悉新闻六要素
3、初步了解记者的立场、观点和角度不同,同一则新闻报道效果不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闻的来源是事实,不同的记者报道同一事实效果一致吗?
二、自读《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思考下列问题
1、分析本消息的构成部分
2、本消息属于什么结构方式?(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
3、本消息为什么没有按照实践顺序报道?
三、自读《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
1、分析本消息的构成部分
2、说说本消息是怎样抓住人物情态反映人民的悲痛的?
3、完成练习三、四
四、讨论
记者的立场、观点和角度不同,同一则新闻报道效果不同。无论他们怎么标榜自己的客观、真实,实际上都不能做到绝对真实。
前文是美国记者撰写的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其立场、观点和角度基本上是“美国式”的,全文重点突出美国:美国总统宣布消息、美国人主导战争进程、美国人担任总司令、美国人主办受降仪式,至于日本战败是美国投了原子弹,俄国宣战一笔带过,更没有提中国人的抗战。作为一名美国的职业记者,他必然如此,也不好苛求。
后文的作者是法国驻北京的记者,他的报道不是“悼词式”的,如常见缅怀逝者的功绩,歌颂逝者的伟大,倾诉对逝者的哀思等。他的关注点在于周恩来总理逝世这一消息在广大中国人那里造成的震动和影响。
所以,报道事实角度不同,首先可能是揭示出问题的不同方面,其次对人们思考的方向有不同的导向。 总之,新闻作品选择怎样的角度和观点传播事实,对意义的呈现具有重大影响。我们要发现隐藏在事实之后的角度与立场,提高新闻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