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教学反思 >>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反思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7-09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反思

《十三岁的际遇》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认识作者、奠定情感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此文是一篇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文。因为,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课文的作者那特别的身份。田晓菲,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在天津13中学读初三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本文是她1987年十月(16岁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因为作者在写作本文时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很接近,所以学生自然而然地觉得与作者拉近了距离,而且学生能够很自觉地在把自己和作者对比之后产生对小作者的敬佩之情,为课文的学习奠下了一个情感基础。笔者还在介绍完作者之后给学生出示了田晓菲十三岁时作的一首诗《露》,让学生进一步接触小作者。

二、认识北大、树立远大目标

田晓菲十三岁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这件事让学生很是惊奇。原因有二:一是,在我们学校里,学生的普遍年龄比较大,有的已经有十八岁了才上初一,与田晓菲比起来简直令人咂舌。二是,北京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是每个莘莘学子的梦想。但小小年纪的田晓菲在她才十三岁时就实现了,对于这里较为封闭的学生来说,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就在学生惊叹之余,笔者给学生出示了北京大学的历史以及图片(多媒体课),详细地介绍了北大的规模、地位以及它那雄伟的让作者初见它时丢掉信心的图书馆,这一介绍无疑给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的学生指明了航标,激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三、感知课文、认识成功历程

激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之后,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对未来的幻想上,而是要研读课文,学习作者成功的历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文中作者说自己是“一叶不系之舟”,很多学生不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那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稳重是怎么写的。作者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文学作品,这使得她在来到北大前相当自信。但是,当北大那雄伟阔大的图书馆大立于她眼前时,她的誓言显得苍白无力了,她失去了信心,因为此时作者才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于是,自从小心翼翼地佩带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是的,作者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挫折”打倒,相反,作者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她揭示和呈现,她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她惊喜的天地里,她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所以,作者说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到了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我是不系之周”的含义了:作者为了不断地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即便是再美的东西,也不会阻止作者追求知识的脚步。因为,作者是在大海里自由行驶的小舟,无拘无束。

四、总结经验、活跃学生思维

在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再次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就在这时,一个很机灵的小女孩马荣荣举起了似乎早就想举的手,她问:“书中说‘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徜徉……’,为什么图书馆的书会有灰尘,难道没人打扫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备课的时候笔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很想听听孩子们的看法。于是,笔者就说:“老师现在请同学们来思考一下,是不是真的没人打扫?”

全班同学迅速地举起了手,抢着回答。

生1:“学校里没有打扫卫生的人。”

生2:“不是那样的,大学里怎么可能没有人打扫呢,我想作者那样写是想从侧面说明图书馆很大,书很多”

生3:“我觉得应该是喜欢读这类书的人很少吧”……

孩子们在不停地回答着,最后大家用求证的目光看着我,我就说:“同学们分析得不错, 大学里的图书馆很大很大,所以书很多很多。文中说‘落上了些许灰尘’,说明灰积得多不多?”

“不多”学生答。

“好,既然不是厚厚的一层灰,那说明平时有没有人打扫?”

“有”

“所以可以排除学校里没有清洁工的说法。落了些许灰尘,还说明这些书很少被人翻阅。老师在前面就已经交代过了,北大的图书馆很大,藏书400多万册,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目啊,学生人数与之更无法对比了。所以,很多书都未曾被翻过就显得不足为奇了。还有一种情况,大学里所研究的领域很宽泛,也许某些领域属于‘冷门’,研究的人少,自然书被翻看得次数就少了。作者在文中这样说,老师觉得她并没有刻意安排,只是对大学图书馆情况的自然流露而已。当然,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

最后,这堂课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结束了。这堂课给我的启示是:不要怕学生有问题,应该给与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单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6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2页)2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6
《十三岁的际遇》教后感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导学案2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4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2页)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10页)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6页)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教案4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含答案)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50页)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实录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2
仿写作文:十二岁的际遇(2篇)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5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4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13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教案(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23页)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14页)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教案2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19页)
《十三岁的际遇》表格式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导学案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9
《十三岁的际遇》读后感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两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课文阅读
《十三岁的际遇》flash课件2
《十三岁的际遇》说课稿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8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1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0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9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8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7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6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5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rm音频课文朗读
《十三岁的际遇》flash课件1
《十三岁的际遇》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