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上海市 >>
上海市十二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4-10


十二校联考语文卷
一 阅读下文,回答1-5题(14分)
    (1)藏书票是供藏书用的,其最初的功能和藏书印章一样,属于个人收藏的一种标记。
    (2)藏书票一般的规格、格式和用法如下:一、选择一小张纸,不能太大,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二、多是木刻画,木刻便于自己拓印;当代也有其它画种,用印刷制版;三、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某人的藏本或某人书斋的书的意思;四、要刻上票主的名字;五、贴在书皮或扉页上。
    (3)藏书票和邮票类似,从出现之日起,就演变为收集和收藏的对象,甚至有时其收藏的功能还盖过了藏书的标志功能。原因是,藏书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的特质,它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小小票面不仅可以传递某种思想,还适应各种画种和制作方法,变化无穷,趣味无限。由爱书而藏书,由藏书而有藏书票,由藏书票而衍生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并培育出一支收藏爱好者队伍,终成大气候。
    (4)一种情托起了藏书票,这种情就是人类对(  )的崇拜和对(  )的热爱。
    (5)最早的一张藏书票是1470年一位德国人制作的,署名勒戈尔,由一款画有刺猬衔着野花脚踩落叶的木刻画构成。
    (6)不过类似这种图画构成的藏书票,在早期是极为罕见的。一直到17世纪末期,藏书票多以表示贵族身份的纹章作为图案。由于当时只有贵族或修道院才收藏得起书籍,纹章藏书票往往象征权势和地位,并不流行。如17世纪中叶,英王查理二世的藏书票,以两头狮子捧一面盾牌的王室纹章为图款,构图庄严而有些刻板,是典型的纹章藏书票。
    (7)到18世纪,随着教育普及,出版业发展,藏书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许多中产阶级也都收藏图书,藏书票也就平民化,由原来注重由纹章显示地位,转而用图画来表示收藏者的个性与喜好,藏书票趋向个性化,也更追求艺术的意味, 如18世纪中叶英国布利牧师以自己书房一角的书堆作为藏书票的构图,表示收藏者的一种情趣。这个时期还时兴寓言形式的藏书票,似乎要寄托更多的文化旨趣。如荷兰画家迈克尔伯格斯设计的寓言票,所绘是一对天使骑在凶猛的老鹰背上,一手抓住老鹰,一手护卫牛头,其寓意耐人寻味。
    (8)藏书票的黄金时期出现在19世纪的下半叶。欧洲的文人几乎都自己动手或请人设计属于个人的藏书票,有些书店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制作藏书票。当然藏书票的审美风格也有时代性。当工业革命的巨浪铺天盖地冲击欧洲各国时,人们厌烦机械的僵硬的几何图案,于是以弯曲变化的植物枝叶为构图的藏书票便得以流行。如1897年德国人克莱朵夫设计了以蒲公英和野花作为背景, 加上飞翔的天使的藏书票,那流畅的笔触传达着浪漫主义的韵味。所以藏书票的发展,经历了由纯粹实用性到逐步注重个性化和艺术鉴赏性的一个过程。
 (9) 至于国人何时开始使用藏书票,至今未有明确的说法。不过较早的有留美学生关祖章的书票,画面是一位古代书生在书房搜寻图书,满地都是线装书,还有宝剑等饰物,颇有古风,上署 “关祖章藏书”五个字,大约是1914年前后制作的。另有戏剧家宋春舫使用的藏书票,标示有“褐木庐”书斋名,也带传统文人的情味,估计是本世纪初制作的。二、三十年代使用藏书票的作家艺术家不少,如叶灵凤、郁达夫、李桦、唐英伟等等,都制作过许多风格独特的藏书票。不过,在中国,藏书票一直都只是文人自娱的玩意儿,较少流传。直到近年,才陆续有一些刊物零星介绍过藏书票知识,并出版过一、二种有关藏书票的集子。
(10)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书票,可以概括为四大类。
(11)一类是画家一幅一幅绘制而成的,这类书票并不多见。另一类是由版画家制作的,此类最多。版种则可分为凸、凹、平、漏四种。凸版的版材有麻胶、石膏、塑料等,但以木版最大量、最普遍。凹版最理想的版材是铜版,但也有锌版、铅版等。平版的版材是石版。漏版,又称孔版、丝网版。而在这四大类型中,制作技法也是多种多样。目前,国际书票联盟已发布了20余种通用编号,用以区别和规范书票制作的版种和技法。
    (12)但由于版画制作之技法日趋多样,许多版种和技法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代号。如拓彩版、吹塑版等等。上述两类,都是书票原作,比较珍贵。只是手绘者,生产不易,难免行之不远;而以版画拓印者,数量大增,甚至被视为正宗,书票也因之而有过“版画藏书票”之专称。
(13)如果我们将第一类称为“手绘藏书票”,将第二类称为“版画藏书票”,那么第三类便是可以大量印制的复制品,似可称之为“通用藏书票”或“复制藏书票”。这类书票在我国尚属罕见,但在国外,都已上市销售了。这类书票因为不是专用,所以不标明票主,但在票面上应留有一定的空白,作为书主签名的地方。有的还像邮票一样,打上齿孔,背面有胶,只要买来随手撕下一张,贴在书的扉页中,签个名或者盖个章就完事了。
   (14)第四类藏书票,则是“电脑藏书票”了。它可以大量生产,方兴未艾。这后两类书票均与现代科技联姻,为藏书票的广泛普及走入千家万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1,根据第(3)段的内容,概括藏书票具有的艺术欣赏特质两点:(4分)
                                ;②                                      
2,以下对藏书票的介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藏书票都具有深刻的寓意,所以非常值得收藏。
B.藏书票的发展历史悠久,它经历了由单纯的实用性到个性化和鉴赏性的过程。
C.国人只是满足于藏书票的自娱自乐,所以关于藏书票的历史至今还不太清楚。
D.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四大类藏书票,在中国已经广泛普及。
3,根据第(3)段有关信息,第(4)段括号里依次填入两个词语分别是(  )和(    )。(2分)
4,根据第(7)段有关信息,请仔细观察文章最后提供的第二张藏书票,写出其中的寓意。(2分)                                                                  
5,藏书票的发展历史悠久,而且富有弄好的艺术气息和收藏价值。请就如何让藏书票走进校园、走进学生心灵提出你的2个具体建议。(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4分)
(1)刘熙《释名》:“田就是填的意思,五谷填满其中。”故乡的田里填满了稻子。布谷催播,劳燕护耕,黄阡紫陌之上,农人把古老的土地犁开一条条垅沟,整理成平整如方砖的秧圃,撒下稻谷的种子。春雨陆陆续续来过几次之后,秧圃上可以见到苗儿破土而出。
(2)季节一抬脚迈进初夏的门槛,田埂上站满了插秧的人们,男女老少绾起裤腿捋起衣袖。天空跌进了水田里,打湿了几朵淘气的白云。父亲挑着码得像宝塔似的秧把走到田边,弓腰放下扁担,用衣袖抹了抹额上的汗滴,提起秧把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秧把们“啪啪”地站到水田里。母亲顺手抓起秧把,把腰上的稻草扎儿拆开,一分为二,左手握住半把秧苗,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敏捷地撵动,秧苗儿就一株株地分开,右手快速地夹住,再往水田里插去。母亲的左右手配合得极为默契,她插秧时手指撩起的水花从不间断。在母亲移动过的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竖了起来,整齐匀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一位高明的织工,织着绿锦。母亲用她的血汗染绿白晃晃的水田。
(3)村庄不动水稻在动,生动的水稻用叶片、用色彩托起了家园。站在村头河堤上极目远眺,满天的绿像一场大火在田园里燃烧。故乡秧苗的绿是一种燃烧的色彩。诚然,除了绿之外还有红、黄、绿、白,或其他颜色,就像世事一般混乱繁杂,没有章法。但对于一场自天而降的燃烧的绿色,其他颜色都可以忽略。它们漫天遍野孕穗、灌浆、成熟,每一个步骤都轰轰烈烈。风一阵接一阵来,像一些清清凉凉的水从水稻的心上润过去,润过去……水稻把想说的话语轻轻地藏在心底,水稻把梦中的细节静静地藏在胸中。风吹翻了水稻的结构,吹动了水稻的情节。我一路踏着水稻的青春,在水稻的目光里缓缓行走。
(4)有了稻田,秋天才摇摆出各种姿态。稻子一天天走向成熟,空气里弥散着稻香。风拂动着农事,弯镰银光闪闪,割稻的人们身躯起伏着。父亲弯腰探身,先用有力的手臂把一铺稻子揽在怀里,再把脸伸进稻棵中深吸一口气,然后把镰刀插进了稻丛中。“唰唰唰”的镰刀声擦过我的耳际,父亲一路势如破竹。灿白的阳光从父亲的肩头滑过去,在刀刃上毕毕剥剥地碰撞出透明的火花。稻谷上洒满了阳光的碎片。
(5)稻子以自己的倒下为人类的站立奠基。稻子骨肉分离,被分割成稻茬、稻草和稻谷。稻谷脱胎换骨变成一种称做米的物质,空气一般滋养着人类和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一粒米置于手掌上,无论凸立于一哪一条纹路,都可以温暖我的胃部。一粒米是稻子献给人类的庇荫;一粒米是一种温暖的光泽,一粒米营养着人类的肉身和灵魂。
(6)大片大片的稻茬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河床上做梦。齐刷刷的稻梗直挺挺地站立,被秋天捧在手里,在村前村后向最远的地方延伸。稻子由光秃秃而绿油油而金灿灿,这是所有生命沿袭的轨迹,人类也不例外。稻子的使命并非在于其生长的过程中妆扮自然,而在于滋养生命的新生。这一种死亡与新生的转换,数千年来不可或缺。缘此,稻子才叫稻子,一叫千百年。
 
6,第(1)段中引用刘熙《释名》中的话是为了                    。(2分)
7,第(6)段中划线句子“这是所有生命沿袭的轨迹”中的“轨迹”是指          
                  (2分)
8,根据第(3)段中划线句子“站在村头河堤上极目远眺,满天的绿像一场大火在田园里燃烧。”写一个仿句。(2分)
                                                                                
9,文章用了较多笔墨写父母的插秧和收割,其作用有二:(4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从育秧、插秧、秧苗茁长成长、成熟再至收割,依次写来,井然有序。
B.本文是一篇有咩的咏物散文,主要赞美了稻子默默无闻、独立不羁的精神。
C.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稻子,一条是作者的感情。
D.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委婉含蓄。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稻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E.本文卒章显志,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意境壮阔,气象万千。
F.文中的父母就是整个中国农民的代表,他们勤劳朴实,生活富裕。
11,联系上下文,阐述第(5)段中划线句子“稻子以自己的倒下为人类的站立奠基”的含义。(3分)
                                                                           
12,请列举自然界中的一种植物,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100字左右。(5分)
                                                                           
                                                                            
 
三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5分)
(1)问君何能尔?                 
(2)廊腰縵回,              ;各抱地势,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                     
(4)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
(5)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6)不义而富且贵,                 
(7)落红不是无情物,               
 
四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8分)
 
卜算子  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澹澹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注)水芝:荷花的别称
 
14,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对荷花情有独钟,赋予荷花许多的名字,诸如莲花、水芝等。请调动你的生活知识和文化积累,再写一个荷花的别称(    )(1分)
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是一幅清新、流丽、色彩淡雅的水墨画。词人通过层层点染,步步铺陈,描绘了夏日雨过天霁时水中莲叶荷花的美景。
B. 上片写雨中荷花,下片写雨后天霁,都以静态描摹。
C.作者以“红衣”喻指荷花,以“船”喻指酒器,以红衣般的荷花瓣儿喻“酒船”,写出荷花瓣的鲜艳硕大,和结句的“流霞举”相照应。
D.这首词,通篇都在写景,而情处处融于景中。
16,这首词善用叠字,前人周密说“妙手无痕”。结合全词分析其艺术效果。(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亲友尼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注:千总:官名。道光壬寅:公元1842年。道光,清宣宗年号。
 
17,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钱金玉官松江千总        (2)其亲友尼之曰
(3)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    (4)以力战相勖
18,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2分)
A何急急为?             B幸勿为吾母虑也
C父母宗族,皆为所戮     D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2)       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20,与“性刚果,尚廉节”相照应的两句话分别是                        。(2分)
21,联系全文,请你评价一下钱金玉的行为及现实意义。(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弈喻  钱大昕
①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②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③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22,概括第①段的段意:                          (2分)
23,本文的中心句是“              。(要求不超过八个字)(2分)
2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中的“默坐”正是作者弈拜后冷静反思的表现。
B第2段列举“今之学者”浮躁的治学态度,通过正反对比,提出自己的主张。
C第3段进一步指出应如何看待别人之失,批判了那中“彼此相嗤,无有已时”的错误作风。D以弈为喻,并不少见,如“世事如棋”,“常恨人生不如棋”等,本文依事取警,抽象道理,短小精悍,议论风生,给我们很多教益。
25,第3段中作者提及孔子的目的是:                  (2分)
26,作者写《弈喻》的用意是什么?(3分)
                                                                           
 
七,写作
以“走自己的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
1,(1)图文并茂,色彩斑斓;(2)传递某种思想,变化无穷,趣味无限。
2,B
3,知识,书籍
4,画面母鸡与小鸡们一起,气氛温馨和美,其乐融融,赞美了母爱的伟大。(意思接近即可)
5,略(如开设选修课,开展藏书票设计大赛等等。)
6,引出下文,引出描写抒情的对象——稻子。
7,生命的过程,都要经历孕育,生长,成熟,死亡……都要经历死亡与新生的过程。
8.略。
9,(1)父母用辛勤的汗水播种希望,收获幸福,为后代创造生活。
(2)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为下文写稻子的精神做了铺垫。
(3)为主旨服务,赞美了劳动者的勤劳奉献。
10,A,D
11稻子骨肉分离,脱胎换骨变成米,滋养着人类和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献给人类庇荫;给人类温暖,营养着人类的肉身和灵魂。
12,略。(有具体植物名称,有特点描写,有象征意义)
13,(1)心远地自偏。(2)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栏杆拍遍。
(5)岂非人事哉。(6)于我如浮云。(7)化作春泥更护花。
14,芙蕖,菡萏,水华,芙蓉,水旦等等。
15,B
16,全词叠字运用多而且好。聚居有叠字。连绵而下,互相映衬,自然贴切。如“袅袅”写出了荷花的妩媚多姿,“脉脉”对荷花进行掉然烘托,不仅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现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且形成了一种轻灵,和谐,安谧而又洒脱的情调;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可谓“妙手无痕”。
 
17,(1)做官;(2) 阻止;(3)同“促”,催促;(4) 勉励,鼓励。
18,BD
19,(1)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2)在临死的时候,他还大喊“卖国贼害了国家”不停。
20,(1)闻讯,即束装起行。(2)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3)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21,略(钱金玉为抗击外来侵略者,舍生取义,保持廉洁的气节。称的上是民族英雄。其行为可歌可泣,对于现代人理解生命的价值,爱国守义,无疑是一种借鉴和榜样等等。)
 
附译文:
钱金玉做松江县的千总官,性情刚毅果敢,崇尚廉洁的气节。道光壬寅年间(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他的亲友阻止他说:“战事正紧急,是祸是福不可知晓,您正在休假,上级官员又没有文件催促您前去,为什么急急忙忙地回去呢?”钱金玉不听,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他们用努力作战的话相互勉励。到了东炮台陷落后,枪弹炮弹全都落到西炮台。钱金玉奋勇指挥战斗,浴血奋战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却毫不后退。他身边的士兵哭着说:“您有老母亲在,不能死。”钱金玉笑着辞谢说:“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不久,一颗枪弹飞来,击中了左胸,他于是倒下了。在临死的时候,他还大喊“卖国贼害了国家”不停。
 
22,叙述作者一次观弈对弈的经历。
23,“易地以处,平心而度”
24,B
25,即使是孔子圣人,也难定是非之真,何况普通人。
26,以下棋为喻,告诫读者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主观臆断。
附翻译:
予观弈于友人所〔所〕处所,住的地方。。一客数〔数(shuò)〕屡次。败,嗤其失算〔嗤(chī)其失算〕讥笑他计算得不好。,辄欲易置之〔辄欲易置之〕就想换个地方放棋子。意思是替人下。,以为不逮〔逮(dài)〕及,赶上。己也。顷之〔顷之〕过一会儿。,客请与予对局〔对局〕下棋。局,棋盘。下棋一次叫一局。,予颇易之〔易之〕轻视他。。甫〔甫〕刚刚。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先手〕下棋时主动的形势。。局将半,予思益苦〔益苦〕更加艰苦。意思是难于想出招数。,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竟局数(shǔ)之〕终盘计算棋子(以定胜负情况)。竟,完了。,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赧(nǎn)甚〕很惭愧。赧,脸红。,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学者〕求学的人。读古人书,多訾〔訾(zǐ)〕非议,说人坏话。古人之失;与今人居〔居〕相处。,亦乐称人失。人固〔固〕本来。不能无失,然试易地〔易地〕彼此交换地位。以处,平心而度〔平心而度(duó)〕心平气和地、冷静地推测、估计。之,吾果〔果〕真。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不暇〕没时间,忙不过来。,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优劣〕(棋艺)高低。,有定〔定〕定准,公认的准则。也,一着〔一着(zhāo)〕走一步棋。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护前〕回护以前的失误。《三国志?朱桓传》:“桓性护前,耻为人下。”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赞成自以为正确的,反对自以为不正确的。,世无孔子〔无孔子〕意思是没有大智的圣人。,谁能定是非之真〔是非之真〕真正的是非。?然则人之失〔失〕意思是表面看来是错误。者未必非得〔得〕意思是道理正确。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无有已时〕没完没了。 ,曾观弈者之不若已〔曾(zēng)观弈者之不若已〕简直连看棋的人都赶不上了。曾,乃,竟。不若,不如。已,同“矣”。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上海市虹口区2008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上海市普陀区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上海市2008届七校联考高三第二学期语文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
上海市嘉定区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测试卷(2008.1)
2007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长宁区高三语文期终抽测试卷
上海市杨浦区2008年1月份高三语文测试题
2008年上海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2008年上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8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联合测试语文试卷
2007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模拟试卷
2007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联合测试
200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5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
2005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
2005年上海市闸北区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
2006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2006年上海市部分区县高三语文调研测试卷
上海市金山区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试
2006年上海市虹口区语文学科高考练习题
2006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模拟考
上海市宝山区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测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6年高考预测语文试卷
2005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第二学期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
上海市杨浦区2006年高三语文模拟测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