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北京版《论包装》教案1
作者:qqqq1130  上传者:   日期:08-04-01


作者:qqqq1130   
作者EMAIL:lihua1130@163.com

论包装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寓理于事的说理手法。
2.了解“国学大师”季羡林。

导入
季羡林先生被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季先生一直为人所敬仰,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语言生动鲜明的文章《论包装》。

作者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过程
1.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论证“人类变得越来越精”这本是无需证明的事情,作者却先要证明这一点,以表达自己对人类智慧、人类文明的充分肯定,显示论证的严密,同时也反衬出“人类变得越来越蠢”的现象确实令人深思。
第二部分(5-10),以“包装”现象来揭示“变得越来越蠢”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分强调形式。

2.第一部分所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解析:人类变得越来越精。

3.“人类倘不越变越精,能做到这一步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会其表达作用。
解析:反问,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4.作者以“女士的包装”为例,意在说明什么?
解析:说明处于社会活动的需要,人的必要包装是需要的,非常严密的说明自己并非否定所有的包装。

5.作者以“在香港购物”和“老太太买鸡”为例意在说明什么?
解析:意在说明有一些包装是没必要的。有四是老太太买鸡一事尖锐地讽刺了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人,批评了“以貌”取物的错误观念。

6.作者以“包装”现象为例揭示了人类“越变越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人们过分强调形式。

7.课文的语言生动、鲜明。
肯定必要包装时,生动描述女士包装后的形象:珠光宝气,花枝招展,十步飘香,十分神奇。课文以夸张的手法讽刺不必要的包装― “很希望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处距商品尚有10 公里!”很是耐人寻味。

小结
这篇课文写于1997 年。作者以包装为话题,批评社会上存在的重形式而不重内容,搞形式主义的现象。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季羡林《论包装》原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