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唐宋诗中的物候》《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2-08


《唐宋诗中的物候》《大自然的启示》
9. 《唐宋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教学目的:
1. 了解物候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及科学探索的精神。
2. 理清课文条理,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3. 抓住唐宋诗中描写物候特点及规律,对文中的诗作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品味。
 
教学重难点: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认识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体会换一个角度读古诗的趣味。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年至1974年,浙江上虞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题目解析:
“唐宋诗中的物候”说的就是唐宋诗歌中吟咏的四季景色。本文借唐宋诗中的一些诗句,介绍相关的物候知识,所以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 熟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障碍。
滹沱  萃  涪万  蕃使   花卉  悯蚕
 
二. 课文内容探究:
这篇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是介绍物候的有关知识,只是选取了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就是唐宋诗中的物候。作为一篇说明性文章,内容比较单一。介绍了物候的一些知识,说明了唐宋诗中借助月、露、风、云、花、鸟之咏,揭示大自然的本质这一事实,进一步分析了唐宋诗中描写出植物和候鸟等物候特点及其反映出的物候规律。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介绍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能暗示出一些自然规律,花香鸟语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部分(第2到第7自然段)。主要是介绍唐宋诗中揭示出的一些物候现象和一些规律。其中,第二段写唐宋诗人为什么能在诗歌中再现物候现象,就因为诗人能敏锐地感知景物的变化,以诗歌揭示自然规律。3、4、5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中对植物性物候的关注。6、7自然段举例说明唐宋诗对候鸟的关注。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总写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中看出物候的一些特点:物候变化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同时也点出了研究唐宋诗中物候的意义。
 
三. 难点探究:
1. 作者举唐宋诗中的咏物诗为例时,为什么不根据朝代分开来举例呢?以时间为顺序,不更有利于读者理解吗?
作者虽然没有分唐、宋举例,时代界限不清,但文章的思路还是十分清晰。文章从第3自然段到第7自然段都是以实例来说明唐宋诗中的物候,这几段是以物候为类别说明的,没有把唐代和宋代的诗分开而是将其结合起来,表明他们相似或相同的景物描写,相同的语言。
2. “树木抽青是初春最重要的标志”一段中引用了大量的材料,目的何在?
这就要同学们在读文章时要注意材料之间的关系,关注这些诗句中涉及的地点变化,你会发现树木抽青是随地点变化的,从而表明杨柳抽青因地点不同,在时间上也有早晚。
3. 抽青和绿是相同的,为什么要分两段来写?
第4、5段各有侧重,第四段侧重表达绿就是一种标志,第五段侧重于以杨柳这一事物为例来谈春天到来的早晚。从第四段到第五段是由面到点,由抽象到具体。
 
10.《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又是如何获得启示的?
2. 体会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得的这些启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学习作者坦然、积极的生活态度。
3.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细腻描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与托物抒情的写作方式。
 
教学过程:
一. 熟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啁啾  销声匿迹   浑浑噩噩   伫立
 
二. 作者简介:
松下幸之助,日本商业精神的化身,松下电器公司的创立者。
 
三. 课题解说:
本文题目是“大自然的启示”,所以从写大自然着手,用大量的文字描写大自然的景象,最后用相应的文字画龙点睛的道出其中的启示,大自然是主要描写内容,启示是写作意图,题目直截了当地道明了课文内容结构,也明示了这是一篇咏物散文。
 
四. 内容讲解: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且文质兼美的散文。全文起笔于大自然,落笔于启示,写的是作者在对大自然景物的观察中产生的一些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文章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先描写风雨中的小白花,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
第二部分:作者写到了春意渐浓的池水。在简略地勾勒出池边景色后,作者描写了这样一幕:人们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不同的声音。这一部分中作者获得的启示是:有时,我们需要平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付出与获得。
第三部分:作者又写到了天上的云。作者写云的不断变化和不同形态,目的显然是用来比喻“人的心”、“人的命运”,并由此想到了人的心境与人生际遇的关系,想到了人生如流云一样的变化。进而推论“若每个人都能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工作,必定能够体会出漫长人生中的无穷乐趣。”
第四部分:可以看作是全文的结束语。人生中,无论顺境、逆境,只要振作精神,努力进取,必定会取得成绩,自然会有新的希望。
文章以大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的生命力开头,以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结尾,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收获,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情趣。
 
五. 难点探究:
大自然中,生命力顽强的动植物很多,蕴涵哲理的事物也极多,作者为什么选取小白花、小鸟、向水中投石头的声音、云朵为大自然的代表呢?文章前三个部分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
作者选取的这些事物各有特殊的含义。小白花、小鸟是弱小的植物和动物,它们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有力地体现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人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和谐相处。向水中投石头,力量有大有小,石头也不相同,所以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这一因果关系暗喻人们对生活的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要正确面对得与失、荣与辱、恩与怨等。用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揭示人生哲理,形象生动,让读者容易理解接受。这三部分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第一部分表明要像小花、小鸟那样英勇顽强、拼搏进取;第二部分表明要正确对待付出与获得;第三部分表明要保持坦诚、谦虚、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这三者之间是逐层递进的关系。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9课作业:
1. 为什么说“鸟语花香是大自然的语言”?
2. 唐宋诗人为什么能在诗歌中反映出大量的物候现象?
3. 作者认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指出了物候学上的哪些规律?
4. 唐宋诗中有大量对“杨柳”的咏叹,作者由此得出怎样的结论?
 
阅读课文语段:
“南宋诗人陆游,在76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5. 陆游的诗歌《初冬》中,描写了初冬的哪些物候现象?
6. 《鸟啼》中描写的候鸟活动分别与哪些农时活动有关?揭示了什么自然规律?
7. 作者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中,可以揭示什么物候规律?
 
10课作业:
1. “小时候,静静的享受风吹雨打……发出闪亮的光彩”,“小鸟拍动着弱小的翅膀,敞开歌喉,鸟声啁啾……”。作者从小花小鸟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文段:
“冷寂的大地渐渐恢复生气,池水也逐渐泛起了暖意。春意自大地缓缓升起。……有时候,我们需要静静伫立在池边,只是听听那池音。”
2. 文中“面对池畔各式各样的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谁在事后是抱着和诗人一样的情怀与感触悄然离去的?”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 如何理解“了悟出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响起大小不同的声音”一句的含义?
4. 文中“在这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世界里,有时候,我们需要静静的伫立在池边,只是听听那池音。”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试题答案】
    第9课
1. 桃花开了,好象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好象在说割麦插禾,大自然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来预告农事,从这一角度来看,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 唐宋诗人能敏锐的感知风、雨、花、云、鸟、树等的变化,以诗歌揭示自然规律,反映物候现象。
3. 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这种循环随气候转移。
4. 杨柳抽青是春天到来的标志。
5. 房屋上的瓦片上有白露,霜叶染红,纷纷飘落,梅花张楚蓓蕾等。
6. 二月布谷鸟叫,预告开始春耕,三月黄鹂鸣叫,养蚕的农妇苦于缺少桑叶;四月布谷鸟叫,蚕上架,五月鸦叫农民忙于除草。  鸟可以预告农时。
7. 物候是因地、因时而异的。
 
    第10课
1. 人类不应惶惶的度日,要像小花、小草一样,与大自然和谐一致,融为一体。
2. 以诗一般的情怀与感触来审视周围的人群和不同的人生。
3. 我们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付出越多,收获越多。
4. 有时,我们要平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付出与收获。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