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9-14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专题内涵解说
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体验人类文化经典中宇宙论和人生论的精华,认识到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使认识人与宇宙的关系,进而思考人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追问。
本专题的文本均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思想厚重,学习本专题,不仅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应注重提高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作为必修课本的最后一个专题,本专题有两个功能:一是在人文思想上是对前面若干个人文话题的自然升华,经历了前面19个专题的学习,到这里发展到一个思维顶峰,由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等若干具体问题的思考,生发为对人之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问题的追问;二是这些文本本身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指引功能,虽说不能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但对学生精神追求的选择,肯定会有启发。
本专题包括两个板块:“心连广宇”“伟大的情思”。第一板块,探讨的问题是人如何认识宇宙万物,超越个体有限的存在和经验的世界。王羲之面对人生短暂与宇宙的永恒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他的达观和自我排遣的情怀,而庄子则描绘了一个非经验、超现实的宇宙,让我们的精神“逍遥游”。第二板块,与伟人对话,帕斯卡儿谈到思想的重要性;罗素则说到一个脱离平庸的人所具有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境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古今中外经典中关于人的意义和价值的论述,感受作品的思想光辉,提高人生境界。
2.学生能结合背景,读懂《逍遥游》和《兰亭集序》,理解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学生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帕斯卡儿和罗素文章的观点,理解文章表达的人生追求。
4.学生能诵读积累文言文和作品的名句,对其评析、仿写,并在读写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建议
本专题采用问题探讨的学习方式,提供重点探究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思辨的眼光研讨语文文本,与伟大的思想进行碰撞,体验人类思想的巅峰状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探讨的方式,但在安排课堂讨论、质疑、驳难的过程中,仍要有文本意识,所有的思考必须建立在文本诵读、文思梳理、文词理解、文意阐发的基础上。第二,在本专题中也应注重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深化。作为必修课本的最后一个专题,首先在文本处理上,也可把本专题视作为一个总结,如前面所要求掌握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等阅读文本的方法都可在这里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和强化;相关文言知识,应督促学生自己梳理整合。如《逍遥游》、《兰亭集序》中的相关文言知识点,应督促学生自己梳理整合,回顾并巩固五个模块学过的文言阅读方法。至于现代文阅读,也应回顾以往学过的阅读鉴赏的方法和思路,如利用各种背景资料与文本对话,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推敲,整体把握作者的基本态度、情感,体会文章的特色等等。
课时安排:《逍遥游》3课时
          《兰亭集序》2课时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1课时
《我为什么活着》1课时
写作实践   2课时
专题内容解析
《逍遥游》
教学目标
1.体会《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2理解作者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的写法。
3. 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标题含义
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其次说“游”。“游”作为人的主体活动,既可指向人的精神,也可指向人的肉体。《庄子》一书中使用这个词时也兼有这两个词义。但庄子哲学是谈人的精神自由的,他关注人的精神活动,是要从人的精神自由中寻找人生。故《庄子》中使用“游”一词时,多数情况下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是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精神漫游”。
“逍遥游”中的“游”也是如此。“游”是心游,是让心游于 “无限时空”,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泰然状态,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安宁。
思路理脉
课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1—6自然段,阐明世间万物之间只存在“小大之辩”,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没有绝对的自由。大至鹏鸟,小至蜩鸠,都受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本段可分三个层次:
第1层是1—3自然段,“大” 的代表鹏鸟也“有所待”。
第2层是4—5自然段,设喻对比阐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小”的代表蜩与学鸠以及朝菌与蟪蛄,不仅不及“大”的“冥灵”、“大椿”、“彭祖”,而且都是“有所待”的。
第3层是第6段,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第二部分是第7段,“故夫”为承上启下之词,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阐明逍遥游的境界,点明全文的主旨。庄子在本段最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那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天人合一,才能无需凭依,真正获得绝对自由,才是逍遥游。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做到这些是“至人”“神人”“圣人”。
难点剖析
1对庄子关于“无己”、“无功”、“无名”的含义的理解。
 “至人”“神人”“圣人”——精神自由的逍遥者
“无己”就是忘掉自己,不计生死,超越自我,物我两忘。参与天地自然运行,与宇宙大化同性。
“无功”,就是不讲功名利禄,不汲汲追求外物。这种人只有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而无更多的奢望。他们只想保身养亲以尽天年而无建功立业的思想。
“无名”,就是忘记荣辱毁誉得失,雅俗共处,正如庄子所说“呼我牛也谓之牛,呼我马也谓之马”,褒贬由人,俯仰随我。
所谓“至人”,其实只是一个通晓万物本性,顺应自然变化的达道之人。也许有人要问,“至人”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至人”不仅存在,而且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不过他们的精神已远远超过了世俗,在拿那高妙玄远的境界里徜徉徘徊。庄子曾经对他的学生说过:顺应自然方能免于祸患,顺和自然,神游于无为之境,不被外物役使。这些话的意思是说,一个纯真的人虽身处现实的物质世界,但精神却要游离于物质之外,不被外物驱使。庄子的这种“至人”观,实质上就是他的逍遥思想的又一个版本。在庄子的眼中,任何人只要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忘记世间毁誉得失,超越一己生死界限,胸怀就会宽广,精神就能超脱,真正达到“至人”的境界,享受怡然自得的逍遥。这是庄子面对人生痛苦指示出来的一条精神出路。
“无己”、“无功”、“无名”是庄子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途径和最高境界,任何人只要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忘怀世间的毁誉得失,超越一己的生死界限,便会达到物我两忘,怡然自得的逍遥。
教学设想
教学中应从文本出发,牢牢抓住文章的核心观点。“文言”应该既有“文”又有“言”,苏教版的文言文常常是“文”“言”能很好地统一起来的,就本板块而言,“文”的色彩更重。因此,怎样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把两文蕴含的思想内涵挖掘出来,使其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学生,这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
那么,怎么让“文”的光彩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呢?
学习文言文本,首先只有读懂,才能让“文”浮现出来,因此疏通词句无疑是深入探讨文本的前提。但庄子之文常常不拘一格变幻无穷,以超越现实的虚构,诡怪奇异的想像,荒唐无稽的言辞,编织荒诞虚妄的故事,仅疏通词句或直接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是难以触及其博大深邃的精神世界的。所以在学生进入文本前,教师首先应介绍庄子及其“逍遥游”的理想境界,让学生对庄子追求逍遥自适的生活态度有总体的认识。其次,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让学生围绕“逍遥游”这一理想的精神境界进行探讨:文章极写鲲鹏的神奇莫测,画面极其壮美,那么,鲲鹏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吗?蜩与学鸠上下翻飞自如,作者为什么用批评的口吻说“之二虫又何知”?作者谈“小大之辩”是不是否定“小”肯定“大”?文末谈了现实中的几种人,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达到作者的理想境界?你认为“逍遥游”的内涵是什么?怎样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庄子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又有什么启发和意义?利用工具书,了解这些词的义项,文言文中虚词用法富于变化,对这些进行归类是学习文言文的必要途径。词汇量文言文水平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练习题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同步练习及答案
思想的光辉《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ppt课件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ppt课件1
苏教版《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人是能思想的苇草》ppt课件1
苏教版《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教案1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专题教参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