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综合教案 >>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chgong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5-01


作者:chgong
作者EMAIL:dfw888@163.com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草庙中学    王学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欣赏文中精彩的演讲,领会演讲的魅力,掌握演讲的特点,学会写简短的演讲稿。
    2、能学习优秀科学家、文学家的坚强意志、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
    3、能掌握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阅读方法,并能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进行自由阅读。
    4、能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能自行设计口语交际题,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悼念玛丽·居里》                                  2课时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2课时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          2课时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2课时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1课时
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
                                                   2课时
读书报告会                                         1课时
写作:写简短的演讲稿                               3课时
语文活动:演讲比赛                                 3课时
单元总结                      1课时
古诗诵读欣赏                                                                      1课时
 
二十六悼念玛丽·居里
教学目的 
1、学习演讲稿中显示了作者严密的逻辑和睿智的思想。
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诚挚的感情,睿智的思想。
2、短小精悍,结构严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借助多媒体播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资料片,让学生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 
介绍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1867—1934),法藉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生于华沙。1891年进巴黎大学深造,1893年参加李普曼实验室工作。1895年与比埃尔•居里结婚。夫妇共同研究放射性元素。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著有《同位素及其组成》、《论放射性》等。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德国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他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是上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本文是作者在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的演讲。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全文共四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阐述人品与才智的关系,高度赞扬居里夫人的人品比才智更加出色。 
第二部分(第2~3段),具体阐述居里夫人的人格、品德、力量的热忱。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第4段)指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的现实意义。 
全文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论点,第二部分是具体阐述,第三部分是结论。这三部分紧密联系,融成一体。
三、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第一段文字由三句话组成,这三句话有何特点?对表现居里夫人的品质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第一句:“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这句话至少有三层意思:一、居里夫人是一位崇高人物;二、她已去世;三、对她的悼念不能仅仅只回忆她的工作成果,还有更值得回忆的东西。文章的第二句话就紧接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这里通过比较法,强调了居里夫人有道德品质方面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意义。第三句强调“才智”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因为“才智”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的精神来支撑。这段文字由三句话组成,这三句在意思上层层递进,一句比一句深入,突出了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质方面的光辉榜样。 
四、学习第二部分 
朗读第二段。结合自己了解的居里夫人的事例,说说作者阐述居里夫人怎样的人格、品德和力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居里夫妇是镭的发现者,镭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具有很高的商业用途。有人建议他们申请专利权,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但居里夫人认为利用科学发明来图利,“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她与居里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公布了镭的研究成果,这一事例,充分表明了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具体指“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镭的发现和应用,使居里夫人成为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她成了法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巴黎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她一生中有7个国家24次授予她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0多个荣誉职位。在荣誉面前,居里夫人虚怀若谷。表现居里夫人的崇高品德,即: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当时她的祖国正在沙皇俄国的铁蹄下呻吟。她后来在巴黎上大学生活也非常艰苦。后来居里突然被马车撞死,这给她的打击更为严重。祖国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使“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种抑郁,就会使她的外貌严肃,甚至使人误解。这并不影响她走自己的路。居里夫人的“毫不妥协”、“极端顽强”表现为她为探求科学秘密而奋不顾身、百折不挠的精神。 
朗读第三段,概括大意。
明确:第三段照应了第一段的第三句话,赞颂居里夫人的热忱和顽强:“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一生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是“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 
六、小结 
文章开头提出论点,强调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方面的伟大胜于才智方面的成就。紧接着从人格、品德、力量、热忱等方面分别作具体阐述。最后发出呼吁,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谈谈读了《悼念玛丽•居里》的感受。 
二、学习第三部分 
明确:结尾这段文字,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指出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对欧洲未来的重要性,希望欧洲知识分子为了欧洲的未来向居里夫人学习。爱因斯坦本人也是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的最好实践者。这一段照应第一段的第二句话。 
三、探究活动 
1、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那么,本文是着重从哪一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并具体论述了哪些内容呢?试根据课文作出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从人格、品德、力量、热忱、意义等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 
人格:具体指“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品德: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力量:一旦她认识到某一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热忱: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意义: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2、阅读下面两句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⑴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⑵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采用“即使……也……”“哪怕……”这样的句式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即使……也……”“哪怕……”这样的句式表示让步关系。在偏句里用“即使”“哪怕”引出一层说话人认为是达到了某种极限的情况作为让步的条件,来强调和突出正句的意思。与“即使”“哪怕”相呼应的关联词有“也、都、总、还”等。这样的句式先退一步,再进两步,强化了肯定的语气,充分突出了优秀品质的意义。 
第一句,强调和突出了“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偏句中的后者指的是“单纯的才智成就”,连才智方面的成就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秀品格,这还不表明优秀品格的意义吗?这句中的“即使”后面引出的是已经出现或存在的实际情况,这种让步不带假设性。 
第二句退一步讲“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被继承很少很少(一小部分),也对欧洲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充分表明优秀品德是改造社会的重要因素。这句中的“哪怕”后面引出的是尚未出现的情况。这种让步带有假设性、预见性。
四、小结 
本文作者深切怀念了与居里夫人长达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高度赞颂了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指出她所具有的人格力量远胜于才智,呼吁欧洲科学家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 
五、布置作业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教学目标:
一、 了解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 养成用写心得做笔记的方法来自渎课文的习惯。 
三、 体会文章饱满真挚的感情,鉴赏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四、 掌握悼词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设想:
一、 预习要求:课前收集有关莫泊桑的逸闻故事及文学成就,并用简短的语言对其一生作个评价 
二、 教法设计:创设情境、组织协调、引导点拨、激励肯定 
学法设计:课前预习、大胆表演、小组合作、积极探究 
三、 课时安排:1课时 
四、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师:板书成语“英年早逝”,问:谁来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生:(回答略)师:这是令亲朋最悲伤的事了,假如这还是个对人类社会有着杰出贡献的人,那就会令更多人伤痛不已了。今天我们就来沉痛悼念英年早逝的天才作家莫泊桑,听一听著名作家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板书) 
二、 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三、 预习成果展示: 
1、 学生上台讲有关莫泊桑的逸闻故事。(如“梅塘之夜”“拜师学文”等) 
2、 学生上台板书莫泊桑的重要作品,(如《羊脂球》《漂亮朋友》等)并作简要介绍,其他人补充。 
3、 学生朗读写好的针对莫泊桑一生的小评论,然后请另外的学生进行评价。 
师小结过渡: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舅父,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作品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这都是后人对他的认识与评价,而他同时代的人,他的好朋友又是怎样看待他的呢?下面我们来看课文。 
四、 研读课文
投影“自学指导”(一) 
写心得做笔记:1、概括课文内容 2、编写结构提纲 
3、赏析精彩语言 4、发表自己感想 
请大家针对以上提示,自渎课文,写出自学结果。(10分钟完成)
生四人一组交流自学成果 
小组派代表解说自学成果,其他组成员提出不同意见,相互补充,也可争辩,教师组织协调。 
投影“自学指导”(二) 
1、 演讲开始时,作者为什么要“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同行向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结尾说:“这就是莫泊桑的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更坚实的光荣。”这光荣指的是什么? 
2、 第四段中“人们终归要吃那使他获得营养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是什么意思? 
3、 请从文中找出运用比喻、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钟内完成) 
生重点阅读,思考探究,同桌交流,回答明确,师作适当引导。 
五、 体会饱满真挚的感情 
1、放课文录音 
问:这样朗读好在哪里?
生:感情强烈。 
师引导: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演讲者应以自己的感情之火去点燃听众的感情之火,引起共鸣,才能达到影响听众,征服听众的目的。正是左拉对莫泊桑英年早逝的无限悲痛的心情,促使他写出情感如此炽烈的演说辞。
问:文章饱满真挚的感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自由阅读课文,小组交流,自由畅谈。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小结:a、毕现情态 b、结合议论抒情 
2、朗读竞赛:生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参加竞赛,师组织点评,优胜者给予掌声鼓励。 
六、 总结悼词的基本特征 
比较阅读本文与爱因斯坦的《悼念居里夫人》,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悼词的三大特征: 
a、 总结死者的生平业绩及其社会意义 
b、 化悲痛为力量的积极的基调和内容 
c、 感情务求真挚感人,语言务求质朴动人
七、 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选读莫泊桑的一部短篇小说,写一则读后感 
附板书:
 第一部分(1)写向莫泊桑致敬。奠定基调,激发感情 
第二部分(2~3)写左拉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 
第三部分(4~5)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感情真挚,质朴自然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
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构思巧妙,生动幽默的特色。 
2、理解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对海姆佗市市长及其同僚以及对德国人民真诚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构思巧妙,生动幽默。 
2、讲演用语讲究礼貌。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述德国民间故事:早年,海姆佗一度鼠害猖獗,居民深受其苦。一日,忽有一个身着花衣的流浪汉来到这里,声称他有一支魔笛,可除祸患。当地贵族应许事成之后,重金酬谢。果然,花衣吹笛人奏响魔笛,将众鼠引入河中,尽数淹死。但此时贵族却拒不履行诺言,花衣吹笛人一怒之下,再次吹响魔笛,该城130名儿童闻声自动跟他出走。 
这篇演讲词就是以作者和民间故事中花衣吹笛人的对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的。 
作者简介:公刘(1927— ),原名刘仁勇,刘耿直。江西南昌人,当代诗人。著有诗集《边地短歌》《神圣的岗位》《在北方》《公刘诗选》及叙事长诗《望夫云》《尹灵芝》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这篇讲演除称呼外,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中国作家代表团由于景慕海姆佗市而提前到达。 
第二部分(第2—3段),先略写初到海姆佗市的情况,然后着重介绍和花衣吹笛人攀谈的内容,表达出答词的主要意思。 
第三部分(第4段)点明这篇讲演是贺词,也是答词。
三、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明确:开头独句成段。“景慕……大名”、“早就……熟悉”,表示心向往之,由来已久;“提前……到达”,心情迫切,溢于言表。“德国民间故事”,为下文埋下伏笔。“大名”“贵市”等都是恰当的礼貌用语。 
四、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2、3段。 
思考:第2段介绍了海姆佗市的哪些情况?第3段是如何展开作者和花衣吹笛人的对话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2段,写初到海姆佗市的情况。这一段共两句话。第一句突出“欣赏过几乎任何商店橱窗全都陈列着的大大小小的老鼠”,因为这与“民间故事”有关。第二句,由“发现”民间故事里的主人公“花衣吹笛人”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段的内容。 
第3段,介绍和花衣吹笛人攀谈的内容。首先用设问句承上启下,并幽默地说和花衣吹笛人的谈话可以公开。接着活灵活现地写了和花衣吹笛人见面的情况,似乎确有其事。然后,着重表述了“我”对花衣吹笛讲的两段话。第一段“求告”的话,指出了联邦德国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批评不少德国青年“只顾个人轻松快活”,不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导致“儿童越来越少了,人口结构也出现了老化的趋势”;第二段“解释”的话,赞扬市长和他的同僚“是一些信守诺言的好人”,表示了亲切友好的态度。最后,“行行好吧,先生!”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便直奔这座大厅”,与第二段开头“在进入这座市政大厅之前”遥相呼应。 
五、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四段。 
明确:这里也是独句成段。“上面这一席话”,回应了前文。前一个分句表明是贺词,后一个分句表明是答词。这样的结尾干脆利索,而又值得人反复咀嚼。 
六、小结 
这篇讲演开头用语简明,引人入胜;中间部分内容丰富,幽默生动;结尾简洁有力,耐人寻味。 
七、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学生谈读了这篇讲演后的感受,互相交流。
二、探究活动 
㈠在这篇答词中,作者构思了与花衣吹笛人对话的情景,借对花衣吹笛人提出的要求表达了对海姆佗建城千年庆典的祝贺,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花衣吹笛人的故事是与海姆佗有关的一个故事,作者在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中引用这个故事,显出了对海姆佗市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显得亲切。西方有些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总数呈负增长状态,作者借与花衣吹笛人的对话,要求他不要像故事中那样把孩子带走,从而表现了对海姆佗市的祝愿,这又显得非常巧妙自然。从中可以看出,致答词,衷心祝贺,要尊重对方,了解对方,切合对方的实际,说到别人心上,并充分表现自己的真诚美好心愿。
 ㈡这篇讲演生动幽默、风趣动人,不断激起“鼓掌、欢呼、跺脚”。仔细辨析下列各组的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原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①喂,伙计!自打我来到联邦德国,就听到人们在抱怨,说是如今有不少德国青年,只顾个人轻松快活,不愿结婚成家,因此儿童越来越少了…… 
②自从我来到联邦德国,就了解到贵国儿童人数不断减少。 
 2、①如今的海姆佗市长先生和他的同僚先生们,可是一些信守诺言的好人!假如他们应许了您什么,只管伸手向他们要好了! 
②如今的海姆佗市各级政府官员具有诚实守信的美德,承诺定会兑现。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通过比较,第1组句①好似与人在打招呼,好似与人在亲切交谈,“喂,伙计”这样的呼告,一下子把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拉近了。“就听到人们在抱怨”,是心中不满,数说别人的意思,本来是贬义词,这里却贬词褒用,显得生动幽默,风趣动人。而句②是一般的陈述句,严肃有余,幽默不足。 
第2组句①模仿欧洲人幽默的语调,显得风趣动人。“假如……只管”这个假设句式又显得很婉转。“伸手”本是贬义,这里是贬词褒用,显得既形象又风趣。而句②为一般陈述句,显得太严肃,缺乏幽默感,不符合西欧人的胃口。
三、迁移训练 
答词讲究简明、得体、生动、真诚,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演讲效果。设想你过生日那天,家人和同学们都来庆贺,为你举办生日晚会,你将怎样致答词?写好草稿后试着讲一讲。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 
四、小结 
这篇讲演巧借有关海姆佗市的一则民间故事,通过虚构和花衣吹笛人攀谈的情节,指出了联邦德国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表达了对海姆佗市市长及其同僚以及对德国人民真诚的赞美之情。
作者本人是一位诗人,有着丰富的人文修养,他能随乡入俗,将讲演的要旨巧妙地融进了妙趣横生的民间故事中,构思巧妙,语言幽默生动。听众的强烈反应,又增强了文章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五、布置作业 
探究和练习。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教学目标:
1、了解“年轻精神”的品质。
2、体会情理交融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本文的构思de巧妙及正反对比的手法。
教学设想:一课时
以读贯穿整节课,师引导学生理解讲演稿的写法,最后能学会写简短的讲演稿。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1、清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这样热情歌颂少年,他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尧!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此可安排在讨论中讲述)
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郭沫若及萧红。
方法:可采用启发学生读标题及作者后,最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了解的愿望,然后用投影法打出。
二、揭标    (可不揭示)
三、检查预习:(如无时间
1、字词注音:
泳yǒug   博bó  溺nì   舐shì
2、解词:
①博爱   ②畅泳   ③打抱不平
3、“年轻精神”的品质是什么?
四、自读课文,指导其运用“圈点读书法”把文中重要词句圈画出来,并思考问题。
1、讲演稿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部分组成,你能找出本文的主体部分吗?
小结:5——11段,提出演讲的主题,分析“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是核心所在。
2、由此思考,课文开头几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
分析:不是。
1)开头在段文字,郭尧就地取材表达了“在萧红墓前”、对一群年青人、作“五分钟讲演”这三层含义,起着领起下文的作用,为演讲话题作铺垫。
2)三段话语言风趣、幽默,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气氛,拉近距离,激发听众对讲演的兴趣。
3、课文结尾部分,从内容上看作用是什么?
分析:收束全文
点明主题——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小结:此上步骤是便于学生了解讲演稿,能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五、师范读全文,生思考讨论:接到五分钟讲演的任务
1、原打算怎么演讲?后来又为什么改变计划?
    2、作者如何看待“年轻”的?(“年轻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你能否从文中找出关键的体会。
    3、讲演者阐述了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4、你对文中的“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是怎样理解的?
分析:1、追悼萧红女士
         “沉默五分钟”,受某先生启发。
      2、精神年轻   (对比手法)
      3、第一个特征侧重讲学习精神。
         第二个特征侧重讲实践精神。
         第三个特征侧重讲战斗精神。
      4、“使自己年轻”是对年轻人自身的要求,要求年轻人成为真理的追求者。博爱的实践者和勇敢的战士,这讲的是“自己修身”。
“使中国年轻”是要年轻人明确自己“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治国”,是为了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并使新中国繁荣富强,屹立于远大的理想,为国家作贡献。
六、总结全文,分析构思,写法。
 1、这篇即兴讲演,讲述年轻精神的特征,鼓励年轻人培养“年轻精神”的品质,“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为未来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构思:五分钟讲演——沉默五分钟——追念萧红为革命的短暂一生——年轻人的话题——年轻精神如何看?——年轻精神的品质——勉励青年朋友。
写法:1)就地取材    2)语言幽默    3)触景生情   
4)勉励青年
2、生质疑
七、课内外延伸:
    1、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做,“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2、学习了这篇演讲稿,你能否针对某种情境作简短演讲。
    ①随便吐痰、随意说脏话,恶语伤人。
②班级有人抄袭别人作业。
③中学生要不要交友。
④爸妈关心你的学习。
八、布置作业
由上一题,任选其一。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教学目的 
1、学习陈述发言,语言简法而得体,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2、理解陈述发言,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教学重点、难点
1、语言简法而得体。
2、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解释下列词语。 
盈余: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 
赤字:指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数字。簿记上登记这种数目时,用红笔书写。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二、导入 
借助多媒体,播送北京2008年申奥成功的录像,激发学生热爱奥林匹克,热爱北京的感情。 
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
奥运会是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因古代希腊人常在奥林匹克举行体育竞技,1894年的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届于是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以后每四年一次,在会员国的某个城市举行。 
三、学习《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 
1、 学生朗读课文,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第1~3段),运用字数和句式大致相同的句子,组成排比 
句,表达了中国政府对申奥和立场、态度和承诺。 
第二部分(第4~5段),作关于奥运经费的保证,并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第三部分(第6段)表达对世界客人的热烈欢迎。 
2、概括中心意思。 
本文陈述了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立场和实现诺言的态度,对经费问题作出了保证,并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四、学习《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 
1、思考:作者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明确: 
作者是一位老资格的职业体育人士,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让我的同胞们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梦想永恒的魅力”,“今天您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7年后的北京,一定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几乎每一段结尾都陈述了奥运会选择北京的意义,由于出于一位德高望重的职业体育人士之口,有着很高的可信度,听者无不为之折服。 
2、概括中心意思。 
本文以资深职业人士的身份,恳切表达了希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愿望,并诚挚阐述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意义。 
五、探究活动 
    1、 李岗清副总理、何振梁先生各以什么身份作陈述发言的》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的身份相称吗?综观两篇陈述发言,你觉得中国在哪些方面会深深打动打动奥委会成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李岚清副总理以中国政府代表身份发言,何振梁先生以职业体育人士身份发言。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的身份都很相称。综观两篇陈述发言,中国政府对申办奥运会的坚决支持和尽力实现承诺的态度,对奥运盈余或发生赤字的处理,中国人民的热切期望等,都会深深打动奥委会成员。
    2、两篇陈述发言都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这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觉得这对加强陈述效果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浓郁的文化氛围表现在:引用先圣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言,表达对世界客人的欢迎;何振梁现身说法,结合自身经历,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梦的始终不渝的追求。浓郁的文化氛围可强化中国申办奥运会的文化色彩,让更多的奥委会成员认可。 
六、迁移训练 
    设想一下,如果请你作为一普通百姓或者一个中学生代表作陈述发言,你该说些什么?写出来,讲给同学听听,大家试试。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 
七、小结 
    这两篇北京申奥陈述发言表达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希望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强烈渴望,诚恳的态度,恳切的言辞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并使北京申奥获得了成功。 
八、布置作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下)生字词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字词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合集(56页)
天岗湖中学校本教材《新点格作文》(八年级下)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合集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法探讨ppt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ppt课件(5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翻译合集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案合集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读本名句选读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阅读复习ppt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合集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全册各单元教案合集
苏教版八年级(初二)上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翻译合集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二单元复习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实验教科书介绍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语文实验教科书介绍
我说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
语文阅读欣赏《我的爹娘》教学反思
初中名著阅读指导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教案
写出生动句子,展现语言魅力——作文指导ppt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背诵内容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合集(2)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合集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合集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合集)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所有课文教案合集
苏教版八年级下单元阅读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精彩演讲》ppt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ppt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ppt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ppt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ppt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ppt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2009年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