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北京市 >>
北京市丰台区2004-2005学年高三一模统一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3-02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绮梦幻想 椅子 倚靠 旖旎
B. 居心叵测 倨傲 盘踞 拮据
C. 鞠躬尽瘁 荟萃 淬火 仓猝
D. 脸颊红润 夹袄 长铗 豆荚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裹胁 度假 貌合神离 坐收渔利
B. 凋敝 嬗变 不纠既往 金碧辉煌
C. 事态 辍泣 墨守成规 反璞归真
D. 沉缅 收讫 人才倍出 拾遗补阙

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古代书法家的队伍很大,层次很多,就我见闻所及,当代一些书法高手完全有资格与古代的一些书法家一比高低。_______________,一个无法比拟的先决条件是,古代书法家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必需性为背景的,_______________产生得特别自然、随便、诚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_______________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诚恳。
A. 但是 当然 也
B. 但是 因而 却
C. 诚然 所以 却
D. 因为 所以 也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我与同事们一直保持中距离,不偏不倚,不太疏远,也不靠得太近,这样更有利于工作。
B. 台湾当局“一边一国”的错误言论导致台湾股市下跌,也引起了台湾人民的怨声载道。
C. 教育孩子决不能简单粗暴,那种动辄拳脚相加、耳提面命的做法,只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D. 对您这篇文章中所谈的问题,我深有同感,忍不住在后面加了几句话,就算狗尾续貂吧。

5.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现在,基层一些地方政府报的GDP数字,大都是在年初既定的数字上再加一点报上去的。
B. 教育评估的目的主要是基础检查,是对学校是否达标的评估,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功利性的“锦上添花”。
C. 眼前被沙尘暴刮倒的云杉、干涸的河道、大片的沙漠难道不是成吉思汗留给他的子民们的遗产么?
D. 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海基会与海协会酝酿汪道涵先生访台的计划告吹。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刘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谓之曰:“肉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干禄;吾肉,非尔之食也。”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明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是时,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秦王所请王府元帅官属十余人,类多浮薄倾险之徒,日献谀诌以骄王,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秦王恶之,后戒左右赞来不得通,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
已而秦王果败死,唐大臣议王属官当坐者,冯道曰:“元帅判官任赞与秦王非素好,而在职不逾月,詹事王居敏及刘赞皆以正直为王所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病告家居久,皆宜不与其谋。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朱弘昭曰:“诸公不知其意尔,使秦王得入光政门,当待赞等如何?吾徒复有家族邪!且法有首从,今秦王夫妇男女皆死,而赞等止其一身幸矣!”道等难之,而冯赟亦争不可,赞等乃免死,而任赞等十七人皆长流。
初,赞闻秦王败,即白衣驾驴以俟,人有告赞夺官而已,赞曰:“岂有天子冢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已而赞长流岚州百姓。清泰二年,诏归田里,行至石会关,病卒。《新五代史》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进士 举:考取
B. 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 道:引导
C. 道等难之 难:阻挠
D. 率以正道 率:直率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则勤学问以干禄 ②权豪不可干以私
B. ①乃拜赞秘书监 ②赞等乃免死
C. ①肉食,君之禄也 ②有不悦之色
D. ①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 ②而在职不逾月

8.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赞)守官以法
B. (大臣)因请王得自择
C. (刘赞)皆宜不以其谋
D. 于是(唐大臣)论高辇死

9.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赞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
①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
②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
③赞泣曰:“祸将至矣”
④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
⑤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
⑥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
A. ①②④ B. ④⑤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③

10.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赞家境贫寒,这样的生活激励刘赞努力学习,走上仕途后不断升迁。
B. 刘赞不愿意与浮薄倾险之徒为伍,秦王被惹怒,不愿见他,每月仅让他来王府一次。
C. 冯道认为刘赞与秦王的关系一向非常好,使秦王败死之事与刘赞无关,应减刑。
D. 朱弘昭认为秦王是首犯,而刘赞是从犯,判处他一人死刑对他来说已经很幸运了。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三、(18分)
11.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犹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而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①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
②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
③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
④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
⑤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12.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③题(9分)
(甲)凉州词 (乙)从军行
王翰 王昌龄
葡萄美酒夜光杯, 琵琶起舞换新声,
欲饮琵琶马上催。 总是关山旧别情。
醉卧沙场君莫笑, 撩乱边愁弹不尽,
古来征战几人回! 高高秋月下长城。
①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诗。但是,它们的感情基调不同,甲诗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这两首诗都是多角度地描写场面,请说出其中的两点。(2分)
③“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乙诗“高高秋月下长城”一句,谈谈你的认识。(4分)

13. 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4分)
①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扬州慢》______________)
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
③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秋词》_______________)

四、(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17题
泰勒斯作为第一个自然哲学家留下了一句名言:“万物源于水。”这句话的意义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因为从表面看来,一切都来源于水并不正确,但有意义的是这种说话方式。首先,它是一个普遍性命题,它追究万物的共同本原,这是哲学思维的开始,也是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第一个原则。科学从具体、复杂、多样的现象中找出共同的原理,再从原理中解释、说明、预言更多的现象。其次,它开创了唯物主义传统,它所找到的本原是物质性的本原,而不是任何其他精神性的东西。这也是自然科学的伟大传统之一,即力求从自然界本身说明自然界,而不求助于非自然界的事物。说万物源于水虽然粗糙朴素,但说话方式是完全新的,对后世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有导向作用。
泰勒斯之所以得出万物源于水的结论,可能是因为他发现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种子只有在潮湿的地方才能生根发芽;而且他一定发现大地处于海洋的包围之中,而湿气总是充盈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基于对水是万物本原的认识,泰勒斯认为,大地浮在水上,是静止的;地震是由水的运动造成的,就像船在水面上随水晃动那样;水所蒸发出的湿气滋养着地上万物,也滋养着天上日月星辰甚至整个宇宙。
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提出宇宙是球状的,星辰镶嵌在圆球上,这是希腊球面天文学的开始。但他还没有地球的概念,因为他认为大地是柱状的,像鼓一样,有两个彼此相反的表面,人就住在其中的一个表面上。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米尼改进了这个宇宙模型,认为宇宙是个半球,像毡帽一样罩在大地上面,大地则像一个盘浮在气上。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万物都由气组成,气的浓密和稀疏造成了不同的物体。在他的一则著作残篇中有这样的说法:为什么人嘴里可以吐出热气也可以吐出冷气呢?因为闭紧嘴唇压缩气就吐出冷气,放松嘴唇就呼出热气。阿那克西米尼的万物由气组成的理论具有现代科学的特征,其呼气试验可以成为第一次真正的科学实验。

14. 简要归纳第一段划线处“这种说话方式”的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三段画线的“这个宇宙模型”,具体指代的是( )
A. 星辰镶嵌在宇宙这个巨大的圆球上
B. 像鼓一样的大地有两个彼此相反的表面
C. 像毡帽一样的宇宙半球,罩在大地上
D. 希腊球面天文学所描述的宇宙模型

16. 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自然科学的伟大传统是力求从自然界本身说明自然界,而不求助于非自然界的事物。
B. 泰勒斯得出万物源于水的结论,因为他发现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
C. 阿那克西曼德提出宇宙是球状的学说是希腊天文学的开始。
D. “万物由气组成”的看法比“万物源于水”的观点更具有现代科学特征。

17. 从上文的事例中,你能否发现科学史的某种规律?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
一切宗教都要到这里来参加展览。再避世的,也不能忘情于这里的热闹;再苦寂的,也要分享这里的一角秀色。佛教胜迹最多,不必一一列述了,即便是超逸到家了的道家,也占据了一座葛岭。这是湖畔最先迎接黎明的地方,一早就呼唤着繁密的脚印。作为儒将楷模的岳飞,也跻身于湖滨安息,世代张扬着治国平天下的教义。宁静淡泊的国学大师也会与荒诞奇瑰的神话传说相邻而居,各自变成一种可供观瞻的景致。
这就是真正中国化了的宗教。深奥的理义可以幻化成一种热闹的游览方式,与感官玩乐溶成一体。这是真正的达观和“无执”,同时也是真正的浮滑和随意。极大的认真伴和着极大的不认真,最后都皈依于消耗性的感官天地。中国的原始宗教始终没有像西方那样上升为完整严密的人为宗教,而后来的人为宗教也急速地散落于自然界,与自然宗教遥相呼应。背着香袋来到西湖朝拜的善男信女,心中并无多少教义的踪影,眼角却时时关注着桃红柳绿、莼菜醋鱼。是山水走向了宗教,抑或是宗教走向了山水?反正,一切都归之于非常实际、又非常含糊的感官自然。
西方宗教在教义上的完整性和普及性,引出了宗教改革者和反对者们在理性上的完整性和普及性;而中国宗教,不管从顺向还是逆向都激发不了这样的思想习惯。绿绿的西湖水,把来到岸边的各种思想都款款地摇碎,溶成一气,把各色信徒都陶冶成了游客。它波光一闪,嫣然一笑,科学理性精神很难在它身边保持坚挺。也许,我们这个民族,太多的是从西湖出发的游客,太少的是鲁迅笔下的那种过客。过客衣衫破碎,脚下淌血,如此急急地赶路,也在寻找一个生命的湖泊吧?但他如果真走到了西湖边上,定会被万千悠闲的游客看成是乞丐。也许正是为此,鲁迅劝阻郁达夫把家搬到杭州。他对西湖的口头评语乃是:“至于西湖风景,虽然宜人,有吃的地方,也有玩的地方,如果流连忘返,湖光山色,也会消磨人的志气的。如像袁子才一路的人,身上穿一件罗纱大褂,和苏小小认认乡亲,过着飘飘然的生活,也就无聊了。”(川岛:《忆鲁迅先生一九二八年杭州之游》)然而,多数中国文人的人格结构中,对一个充满象征性和抽象度的西湖,总有很大的向心力。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景点,景点,总是景点
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
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
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修缮,修缮,再修缮。群塔入云,藤葛如髯,湖水上漂浮着千年藻苔。

18. 下列对原文理解准确的两项是(4分)( )
A. 本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西湖所象征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赞赏肯定。
B. 中国化了的宗教教义,并不拒绝世俗的热闹玩乐,具有达观随意的特点。
C. 与中国化了的宗教相比,西方宗教更容易保持着坚挺的科学理性精神。
D. 鲁迅劝阻郁达夫把家搬到杭州的原因是风景宜人的西湖使人玩物丧志。
E. 中国没有急匆匆赶路的“过客”,只有懒洋洋的“游客”。

19. 第二、四段各有一个画线的短语,请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①“繁密的脚印”_________________。
②“生命的湖泊”_________________。

20. 简答(6分,每小题3分)
①作者认为中国宗教“走向了山水”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四段末“景点,景点,总是景点”一句,表现出怎样的情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试就本文所说的“修缮”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例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2. 依次填入下面括号内的选项是(4分)
能够诱发儿童热爱科学、向往科学事业的传奇故事,对于正规的理科课程学习并不见得有很大帮助。( ),某些以讹传讹的传奇故事对于深入理解科学理论还是有害的。,传奇故事往往过于强调科学发现的偶然性、机遇性,使人们容易忽略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极端艰苦性。
A. 与此同时 B. 再说 C. 倒是相反 D. 但是

23. 举出北京的某处名胜古迹,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例如,凝视着默默无语的圆明园废墟,一部近代屈辱史化作殷殷热血,滴到我的心头。又如,徘徊在百年沧桑的博雅塔下,我仿佛触摸到了华夏莘莘学子生生不息的魂灵。(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限15个字以内)(4分)
据新华社电 散布有损政府声誉的言论,组织或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参加旨在反对政府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组织或参加罢工;玩忽职守,贻误工作;对抗上级和命令……公务员如有以上行为将受到处分;六种处分的种类分别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正在审议的公务员法草案规定了15项公务员必须遵守的纪律,即禁止公务员发生的行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5. 一幅画的美就在于它色调、构图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就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和谐是最佳组合,是事物的最佳状态。请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试题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l5分,每小题3分)
1. D
A. 绮读( ),别的都读( )。B. 居、据读( ),别的都读( );C. 猝读( ),别的都读( )。D. 都读( )。有些字容易受形似字影响而读错,要注意其不相同的部分,音义结合,加以区别。
2. A
(B)不咎既往;(C)啜泣;(D)人才辈出
3. B
4. D
(A)望文生义,不偏不倚——并非指交往距离,而是指处理问题的公正态度。(B)“怨声载道”——主谓短语,动词性,一般做谓语,而不能做宾语。(C)感情色彩错误,耳提面命——褒义词。
5. C
“难道不是”应为“难道是”。
二、(15分,每小题 3分)
6. D
(率:应为遵循)
7. C
(A①表目的,②表凭借;B①于是、就,②才;D①表转折②表顺接)
8. C
(应为王居敏、刘赞、司徒)
9. B
10. D
(A“走上仕途后不断升迁”有误,B“让他来王府一次”有误,C“关系一向非常好”
有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三、(18分)
11. (5分)
①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
②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
③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
④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
⑤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原文]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犹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于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而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宋濂《猿说》)
12. (9分)
①(3分)边塞 昂扬悲壮(意气昂扬) 沉郁哀愁(情结沉郁)
②(2分)要点:声音 动态 色彩(答出其中两点,语意明白即可)
③(4分)作者描写的是“月照长城”的壮阔而悲凉的景象,表达了无限的乡愁与对现实的忧怨。(意近即可)
13. 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4分)
①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姜夔)
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苏轼)
③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桂枝香》王安石)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刘禹锡)
四、(12分,每小题3分)
14. (3分)从哲学的角度追究万物的本原(1分),开创了唯物主义传统(1分),对后世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有导向作用(1分)
15. (3分)
A (这宇宙模型也就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宇宙观)
16. (3分)
D (A 原文是“伟大传统之一”;B 原文有“可能是”的限制;C 原文是“希腊球面天文学)。
17. (3分)
科学是在不断继承创新中发展的。(“继承”“创新”“发展”三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五、(18分)
18. (4分)
B、C (B:可根据第3段前3行来概括;C:第4段说中国化的宗教“科学理性精神很难在它身边保持坚挺”,据此可以逆向推断出西方宗教的相反特点。本文作者的措辞,在突出自己观点的同时,都留有余地,很有分寸感。A、D、E三项均说得太绝对)。
19. (4分)
①“繁密的脚印”:指众多热闹的游客。②“生命的湖泊”:过客的人生追求(文化人格)。
20. (6分)
①缺乏理性上的完整性和普及性。②对“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的不满。
21. (4分)
评分标准:举例恰当,言之成理,内容健康,语言通顺。学生可以从正面发挥,也可以从反面发挥。
六、(12分)
22. (4分)
C B
23. (4分)
24. (4分)
公务员不得违反15项纪律。(若答“公务员必须遵守15项纪律”给2分)
七、(60分)
好(60~51)
较好(50~38)
中(37~25)
差(24~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美观
符合文体要求
(基准分:55)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端正
符合文体要求
(基准分:44)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体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基准分:31)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什么内容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不符合文体要求
说明:
①对内容、语言、结构,进行宏观把握,综合评定,一等至三等的基准分分别为55、44、31,凡有创新,有个性,有文采的文章归一等文上线。
②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③缺题目扣2分。
④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北京市东城区2008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北京市石景山区200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北京市崇文区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统一练习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2008年4月)
北京市宣武区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4月份高三抽样测试语文试卷
北京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2007年北京黄冈启东领跑高考模拟冲刺试卷
北京市宣武区2007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2007年度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抽测
2007年1月份北京市西城区抽样测试高三语文卷
2007年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
2007年北京-黄冈高考最后冲刺预测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07年高三语文抽样测试试卷
200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语文模拟题
北大附中200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抽样测试试卷
北京市崇文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二)
北京市东城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二)
北京市海淀区2005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北京市东城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一)
北京市西城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语文抽样测试
北京市朝阳区2005年高三语文第一次统一考试
北京市东城区2005年高三语文期末练习
北京市西城区2006年5月高三语文抽样测试
北京市海淀区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
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试卷
2006年北大附中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