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天津市 >>
天津市和平区2005年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2-28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浸染 晋升 沁人心脾 噤若寒蝉
B. 休憩 雪霁 雕栏玉砌 自古迄今
C. 通缉 羁绊 万籁俱寂 江山社稷
D. 苛刻 瞌睡 作奸犯科 不落窠臼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震撼 遗笑大方 奢侈 蜕化变质
B. 抉择 闲情逸致 感慨 休养生息
C. 凋敝 天翻地覆 安详 查言观色
D. 浮浅 戮力同心 装潢 精兵简政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根据群众举报,公安人员_____________,一举摧毁了一个拐卖儿童的犯罪团伙,抓住了全部涉案人员。
②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人大在立法,监督等方面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_____________,做了很多新的工作。
③下岗分流人员自谋出路,自觉承受改革的艰难,政府相关的再就业政策也应不折不扣地_____________。
A. 顺藤摸瓜 职责 实现
B. 按图索骥 职责 兑现
C. 顺藤摸瓜 职能 兑现
D. 按图索骥 职能 实现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B. 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宏伟壮观,弥漫着浓郁的古希腊文化气息,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对这次成功的举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 文章的主题确定之后,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聚合、组织和选择材料,以确保材料为主题服务。
D.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一般说来,人类创造的文化分为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部分。但是文化是发展变化的。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被创造出来。一类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便是人类衍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类新文化。科普文化便是人类在科普实践中创造的一类科学而先进的文化。
科普文化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如同谈到人文文化就会想到语言、文字、文学和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谈到科学文化就会想到天文、物理、数学、生物学等对自然抽象和总结的成果一样,谈到科普文化,我们也会十分自然地想到科学讲座、展览培训、科技节、科普文章、科教影视等一切科普形式和内容在内的科普实践的结晶。
在表现形式、内涵和功能方面,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从而形成交叉和渗透。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追求真理普遍性。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文文化侧重于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营造,科学文化侧重于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和物质世界的营建,而科普文化则致力于传播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
科普文化是“为人”和“人为”的文化,是调动并激发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的文化,是致力于提高人的科学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科普文化既提倡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又提倡具有亲切人文情怀的科学精神,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人们奋发向上,并同时左右采撷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成果,从而使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交互融合,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珠联璧合,共同支撑现代文明大厦。

5. 下面对科普文化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普文化是包括一切科普形式和内容在内的科普实践活动的结晶。
B. 科普文化是一种传播人类文化并以探索人类物质世界为根本目的的文化。
C. 科普文化是调动并激发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促进人们提高科学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文化。
D. 科普文化是人类衍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类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6. 下面对“科普文化是‘为人’和‘人为’的文化”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普文化是促使人们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的文化。
B. 科普文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推动文化不断发展与丰富的文化。
C. 科普文化是致力于提高人的科学素质,需要人类不断科学地创造与发展的文化。
D. 科普文化提倡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和具有亲切人文情怀的科学精神的统一。

7.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在科普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科普文化必将随着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繁荣。
B. 科普文化的普及必能弘扬、传播和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C. 科普文化的发展必将创造更新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从而达到意识形态的统一。
D. 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交互作用,必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0题。
除了以西方为代表的科学和数学之外,事实上还有跟它们完全不同的所谓东方科学与数学。所谓东方数学,就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现在欧美的数学跟东方数学(主要是古代的中国数学)有什么异同。我们学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定理不定理,没有这个概念,它的主要内容是解方程。我们着重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这个方法步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相当于所谓算法。计算机数学即是算法的数学。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进入到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就是从问题出发,和西方的从公理出发完全不一样。为了从问题出发,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就带动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学科的文展,这是整个数学发展的总的面貌。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解方程呢?原因很简单:一个问题有原始的数据,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这个答案也应是以某种数据的形式来表示的。在原始数据和要求数据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关系,这种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一种方程。为了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就要解决形形色色的方程。因此,解方程变成中国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主要的目标所在。
我们正在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只能处理有限的问题,所以相应的数学应该是一种处理有限事物的数学,在数学上叫“组合数学”。历史上,组合数学创始于中国,一系列的成就不断涌现。这绝不是偶然的,东方的数学有一定的思考方法,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思想地进行的。它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一些新的概念,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再提高到理论上,建立一般的原理,用这样的原理解决形形色色更复杂、更重要、更艰深的实际问题,数学就不断地上升和发展。

8. 下面对“东方数学””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东方数学包括中国的古代数学和印度的古代数学,主要指古代的中国数学。
B. 东方数学主要内容是解方程,既无定理意识,也无相应的概念意识。
C. 东方数学是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一种算法数学,也是最现代化的数学。
D. 东方数学的精神实质就是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学科的发展。

9.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数学作为一种算法数学,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展示出来。
B. 西方数学是从公理出发的,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
C. 组合数学是处理有限事物的数学,创始于中国。
D.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基本模式是通过对基本原理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形成新的原理。
10.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当今的计算机时代,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超过西方、是东方数学的使命。
B. 不同的思想方法导致东西方数学的研究和发展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C. 东方数学注重应用,西方数学注重理论,从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上看,东方数学优于西方数学。
D. 目前我们在数学领域中进行的猜测证明,属于西方数学的范畴。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苏秦),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之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乎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王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者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战国策·燕策》)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以万乘之下,尊之于廷 万乘:大国
B. 廉如伯夷,不取素餐 素餐:蔬菜瓜果之类
C. 信如尾生,期而不来 期:约定
D. 君以自覆为可乎? 自覆:自我满足

12.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①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 ②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B. ①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①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 ①君以自覆为可乎 ②(妻、妾、客)皆以美于徐公

13. 在下列选句中全都是苏秦表白自己有功于燕的一组是( )
①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
②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
③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
④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
⑤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秦远离老母至燕,受到燕王礼遇,被派出使齐国,要回十座城邑。
B. 燕王听到诽谤苏秦的话而疏远了苏秦。苏秦就信义问题对燕王讲述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不讲信义,倒是你燕王的福祉。
C. 苏秦在谈话中肯定了三个守信义、讲忠孝的人:伯夷廉洁;曾参孝顺;尾生讲信义。
D. 苏秦认为,只是自我完善的人并不能扬国威,取大功。应抛弃自我满足的处世方法,寻求进取之道。

第II卷
注意事项:本卷共11小题,共108分。
四、(18分)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下自覆之君,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1)联系稼轩词句“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清平乐》),说说词人在本词中流露了怎样的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情绪的?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2)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梧桐更兼细雨,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4)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____。(林则徐)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大自然的礼赞
李长之
(1)世界不是荒凉的。我们感觉没有人的时候,却另有更令我们向往的东西存在。
(2)仿佛一个堂皇伟大,神秘而崇高的剧场吧。观众是愚妄的,这不要紧,因为他们可以散去;戏曲是鄙俗的,这不要紧,因为可以改写;角色平凡,这也仍然能令人忍耐下去,因为可以希望有更不平凡的来代替。所有这些失望的痛苦,和不甘于失望,又追求新的幻影的疲劳,我们都会得到一点补偿,也就是多多少少会得到一种慰藉,因为剧场总是好的,一切靠不住,剧场靠得住,剧场较之其他要悠久些。
(3)这剧场就是大自然。一切变,大自然不变,这剧场永远是堂皇、伟大、神秘与崇高的。观众,戏曲,角色,都渺小吧,这剧场却越发庄严。戏散了,这剧场也依然巍峨地矗立着。所以,只要没忘掉这剧场的人,他是可以心平气和下去的,并且也不会寂寞。
(4)有谁曾感到没有归宿么?对大自然里去。
(5)最不自量,而又最不安分的动物,恐怕只有人类吧。人类企求一切,而超越了实际能力。大自然在这方面却恰是人类的母亲,她不会打消孩子们的梦,虽然早知道那是梦。也却只用种种暗示,种种比喻,种种曲折而委婉的辞令,让人们自己去觉悟。在人们的能力限度以内,她却又鼓舞人们,成就人们,务在让人们用仅有的一点能力,去作一些最善的发挥。
(6)大自然有种种律则。是剧场吧,有剧场的规矩;作母亲呢,也自有母亲的教导之方。不过一般的人们不容易知道。熟悉剧场的人,自然会熟悉剧场的规矩。一个母亲的爱憎,也常是不能明白地说出来的。大自然往往给她的骄儿一种伟大课题,以课题为重,大自然更不惜给她的娇儿以种种的或甘或苦的经历,甚至几乎不能胜任。
(7)谁能领会大自然的深邃和恩惠呢?
(8)她不溺爱,可是她对于她的子孙并不平等。愚妄的人们,对她是可以怨尤的,然而她不管。她呈现给愚妄的人们的,就是驳杂、混乱。她不求愚妄的人们的了解,也因为他们不能了解她。
(9)大自然在天才们的面前,却是和悦的。大自然的骄儿就是天才。大自然永远爱护天才,她那条理和秩序,完全启示于天才。她有种种设计,是让天才完成自己,虽然不必事先告诉。歌德、屈原、李白、康德、贝多芬、曹雪芹,这都是在大自然的爱护之下,完成了自己的。
(10)大自然是有情感的。她不盲目,也不麻木。她的智慧是溶化于情感之中的。她不但有情感,而且喜欢表现出来。你就看浓绿如油的春水吧,这是她的情感的表现;高空淡远的秋云呢,也是她情感的表现。她处处在流露,她处处似乎情不自禁。
(11)大自然是感官的,是色相的。她忘不掉美;丑的出现,只是在人们对于美的破坏之际。她要点缀一切,她要种种色调,而且那色调要纳粹,要单一,你瞧吧,白雪,红叶,彤云,秋霁的晓雾,夏木的浓阴……
(12)大自然就是艺术家。音乐和绘画,她天天在创造。人间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的艺术副本。在人们忘掉,或者忽视了大自然的艺术的时候,往往是人间艺术堕落的时候,一旦与自然携手,那真正的艺术才可以抬头。
(13)大自然,在宇宙间是永恒的,伟大的,庄严的。而天才、艺术,这一切的成就与伟力皆源于大自然。因作大自然礼赞。

18. 文章将大自然比作“剧场”与“母亲”,分别突出了大自然的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
处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大自然的深邃”指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面对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态度?请从(6)—(12)段中简要概括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 这篇文章表现了自然的博大与丰富,并且提示我们,能领会这种美,世界就不荒凉。
B. 在作者看来,歌德、屈原、李白、康德等人是经历了自然的甘苦并符合自然的意向的。
C. 作者用雪的白、叶的红以及晓雾与浓阴的纯色来展现大自然的任情与智慧、很有气势。
D. 第12段,作者由大自然的艺术写到人间的艺术,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人间艺术与大自然的关系。
E. 本文以“向往”入笔,以“礼赞”收笔,中间抒写了大自然的种种智与美,很有章法。

六、(12分)
22. 先按逻辑关系重新排列下面这几句话,再按要求填上关联词语,使之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①正所谓“苦时之坎易逃,而乐处之所难脱。”
②威胁自己,是一道严肃的人生课题,也是一种自律的精神境界。
③生活中谁都希望过得轻松舒坦、快乐潇洒,谁都祈望人生旅途一帆风顺、一马平川。
④我们在顺利之时也切莫忘了让自己吃点苦,“威胁”一下自己。
⑤人是有惰性的,若一味陶醉于顺境,沉溺于安逸之中,则往往使人放松自警,丧失斗志甚至贪欲膨胀,失身落马。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句前要加的关联词是______________,第⑤句前要加的关联词是______________。

2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效益来计算,其价值就远不止这些了。据粗略测算,一棵生长50年的树,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500美元的蛋白质,同时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1250美元),还可以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价值31250美元),等等。将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就不是300美元了,而是近16万美元。
“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利己与利人”是对此段文字阅读思考后总结出的两组关键词;请继续深入思考再写出另外两组关键词。(4分)
关键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下面展示了课堂沟通交往的两种类型,如图所示:
请分别说明两种类型各自的特点,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4分)
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球赛场上常见这样的现象,想赢怕输的球队,常常以失败告终。分析原因往往不是技术不如人而是心态产生了问题。球赛是这样,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有类似情况。请以“心态与结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试题答案】

第I卷(共42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D (A依次为jìn、jìn、qìn、jìn;B依次为qì、jì、qì、qì;C依次为jī、jī、jì、jì;D均为kē)
2. B (A“遗”应为“贻”;C“查”应为“察”;D“浮”应为“肤”。)
3. C (“按图索骥”原指按相马的图径去寻求好马,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顺藤摸瓜”比喻循着一定线索去追根究底。“职责”指职务和责任;“职能”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兑现”比喻诺言的实现;“实现”使成为事实。)
4. A (B缺少分句的主语。C词序颠倒“选择”应在“组织”之前。D两面与一面不对应。)
二、(18分,每小题3分)
5. B “探索人类物质世界为根本目的”错。
6. C 此句前半句是讲“为人”,后半句讲“人为”。
7. C “创造更新的物质产品……”错。
8. B “无定理意识,无相应概念意识”错。
9. D “通过对基本原理的研究”错。
10. C “东方数学优于西方数学”没有科学依据。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 B “素餐”白白地吃饭
12. C ①本来 ②顽固(A代词“这”,B介词表“凭借……手段”,D动词“认为”。)
13. D
14. C 否定了三个讲信义的人。
第II卷(共108分)
四、(18分)
15. (1)那行动上守信用的人,只是自我完善,并不能为他人(扬国威)。(4分)
(2)您是自我满足的国君,我是上进(有作为)的臣子,这就是所说的因为忠信而获罪于国君。(4分)
16. (1)词人置身于清新安闲的农村生活中,但梦寐以求的是恢复失地(北方的万里江山),所以本词流露出苦闷和无奈的情绪。(3分)
(2)本词运用了以乐写哀的艺术手法。作者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色,乡村生活的古朴宁静,反衬了自己内心的不平静,这就是壮志难酬,年龄徒增的惆怅。(3分)
17. (1)竹喧归浣女
(2)羡长江之无穷
(3)到黄昏,点点滴滴
(4)岂因祸福避趋之(每小题1分,共4分)
五、(18分)
18. 将大自然比作“剧场”是因为大自然为人提供了活动的位置(场地),也是人们的归宿,突出了大自然的悠久、永恒。(2分)
将大自然比作“母亲”是因为大自然给人以提示和鼓舞,突出了大自然的慈爱与智慧。(2分)
这两个比喻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新奇、生动、形象又有令人深思之处。(2分)
19. 大自然是公平的、多情的、美丽的,富于创造的。(4分)
20. 遵守大自然的律则;感激大自然的恩惠;理解大自然的情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汲取大自然的营养。(共4分,写出其中4条即可给4分。)
(18—20题视学生答题情况,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酌情给分。)
21. CD(4分)
六、(12分)
22. ②③⑤①④(2分) 因此(所以)(1分) 但是(然而)(1分)
23.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短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现在与将来 人与自然(共4分,一组词2分,写出两组即可。)
24. 图一:教师面对每个学生讲授,并尽力了解学生的反应。(教师想了解学生听讲的情况使学生逐一做出反应。)教学效果尚好(较好),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2分)
图二:包括教师在内的班级全员相互对话的形态。(全班同学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学生思维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2分)
七、(60分)
25.
作文评分表
等 级
类 别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内容表达(45分)
45—38分
37—28分
27—18分
17—0分
特征(15分)
15—12分
11—8分
7—4分
3—0分
错别字:3个错别字减1分。不足字数:每缺50字减1分。缺题目减2分。

文言文翻译
有人在燕王面前诽谤苏秦,说:“武安君(苏秦)是天下不可信赖的人,大王以万乘大国的君主之尊对苏秦谦敬,在朝廷尊崇他,这是告诉诸侯,燕王在以小人为伍。”
武安君从齐国归来,燕王没有预备往处接待他。武安君对燕王说:“我是东周乡野的一个小民,刚拜见您时,自己没有一点功劳,而您亲自到郊外迎接我,使我尊鲜于朝廷,现在我为您出使齐国,有得十城之利,有存危燕之功,而您不任用我的原因,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可信赖,在大王面前诽谤我。我不可信赖,正是您的福分。如果我的信义象尾生,廉洁象伯夷,孝顺象曾参,这三个人有天下高尚的品行,而用来侍奉大王,可以吗?”燕王说:“可以。”苏秦说:“如果有这三种美德,我就不待奉大王了。”
苏秦又说:“再说,象曾参一样孝顺,应该连一夜都不离开双亲,而住在外面;那您怎能派我到齐国去呢?象伯夷一样廉洁,不白吃饭,认为武王伐纣是玷污了道义,而不做武王的大臣,他辞去孤竹君不做,饿死在首阳山上,象这样廉洁,怎能肯步行几千里来侍奉弱小的燕国的正处于危境的国君呢?象尾生一样守信义,和女子约会,女子未来,江水暴涨,(他)竟抱着桥柱不走而死,象这样的守信义又怎么肯到齐国去宣扬燕、秦的威势而获大功呢?那些讲信义的人,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他们都是满足现状,以此作为自护其名的办法,而不是为了进取,有所作为。再说,三王相继兴起,五霸交替强盛,他们都不是满足现状,无所作为。您以为满足现状是可以的吗?那么齐国就不会进入营丘,足下就不会越过边境,楚国也不会对边城之外抱有野心了。而且我有老母在东周,离开老母来投靠大王,抛弃自满(无所作为)的思想,追求进取(的志向),我的志趣本来不与您相同。您是满足现状的国君,我是有所作为的臣子。这就是所说的因为忠信得罪了君王。”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天津市宝坻区2008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天津市河西区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
天津市和平区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试卷
天津2008年新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
天津市十校2008年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2008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
2007年天津市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2006届天津市六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2006年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中学语文模拟试题
2005-2006学年度天津市高三第一学期六校联考
天津市宝坻区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天津市咸水沽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天津市宁河县丰台中学联合三校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天津市河西区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三)
天津市河西区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二)
天津市河西区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一)
天津市南开中学2004届高三年级模拟试卷
天津市宝坻区一中2006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200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