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5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1-01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词的活用,区别感叹句和疑问句; 
  3.了解明末苏州人民反抗阉党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三、第四两部分。 
  2.难点: 中心的表现及文言文的标点。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字词正音: 
    阉yān(指太监)  湮yān(埋没)  敫jiǎo(本指玉石洁白、显耀、明亮)崐赀zī(同资)  缇骑tíjì(指明代锦衣卫)  失chì(击)    hùn(厕所)   
累lěi(累积、连续) 豆dòu(颈项,这里指头)  曷hé(同何)  缳huán(绳索的套子)  暴pù(同曝,显露)  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  牖yǒu(窗洞)   
詈lì(骂)   jǐong(光、明亮) 

二、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张溥是知识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复社”活动,在当时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三、时代背景: 
    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排斥殆尽。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四、解题: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崐当时,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天启七年,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不到一年,魏阉被明思宗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 
五、解释字词、串讲课文
    五  人者,盖当蓼洲周公⑴之被逮,       激于义    而死焉者也。 
                周蓼洲先生    逮捕的时候  为正义激发    于这件事的 
    盖:发语词 当:在……的时候 之,取独   而:结果连词   焉:于之 

至于今,郡  之贤士大夫⑵请于当道⑶,      即  除⑷魏阉废祠⑸之址  以 
到现在  吴郡的          向执政的人请示后  立即修整          的地址来 
  于:介词 

葬  之;        且  立石    于其  墓之门,以旌⑹其    所为。呜呼,亦 
安葬他们的遗体  并且树立石碑在他们    门前  表扬他们的行为        也 

    盛          矣哉⑺! 
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 

    简析: 首句解释,紧扣题目,概括交代死因。“义”是本文的纲领,下文叙事、议论都紧扣义字,用感叹句赞颂五人身后的荣耀,收住叙事,转入议论。 

    夫五人之死,去⑻今之墓⑼而葬  焉,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⑽。夫十有 
                距离    修墓来埋葬他们  那时间只 
                        墓:名作动,修墓  而:表顺承  止通只  有通又 

一月之中,凡  富贵之子,慷慨    得志    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⑾ 
          所有    的人  意气昂扬踌躇满志这类人  生病          埋没 
          凡:任选                       之:代词 疾病:名作动,生病 

而不足  道  者,亦已众矣⑿,况  草野之无  闻  者欤⒀? 独    五人之   
    值得再说的人  太多      何况乡间  没有声名        唯独这      死崐                                                      之:取独 

  ⒁,          何      也⒂? 
得光荣显耀呢  是什么原因呢 

    简析: 写出时间之短,变化之大,联想到有钱人家的子弟和乡间默默无闻的人,都不值得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五人与众不同,用“何也”发人深思,引起下文。 

总结:交代五人墓的缘起,指出五人的死不同寻常。 

                    第二课时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在丁卯⒃三月之望⒄。吾社之  行      为    士 
                      是      年三月十五日      那些道德品行可作为读 
              之:取独 

    先  者⑴,为之声  义⑵,敛  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⑶ 
书人表率的人  替他声张正义  募集钱财来为他送行              穿红衣服 
                之:代周顺昌     赀通资 

      按  剑而前,问“谁为哀  者? ”众不能堪,              而仆之⑷。 
的马队握着    上前      是同情的人        忍受  (把他们)打倒在地上 
            而:表修饰                           仆:使动,使……倒下 

是时以大中丞    抚吴        者⑸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⑹也;吴之 
这时用      身份担任吴郡巡抚的人是    心腹          是由他主使的 
                                               所由:由所,介宾倒装 

民方  痛心⑺焉,  于是乘其厉    声以呵⑻,    则噪  而相逐。中丞匿于 
  正在痛恨  这件事    趁他严厉地高声呵叱的时候  喊叫着追逐他    躲在 
                                  以同而     相:一方对一方,相当于他 

  藩⑼以免。  既而    以吴民之乱        请于朝⑽,  按        诛    
厕所里才逃脱  不久(他)用      暴乱的罪名向朝庭请示  追究这件事斩了这 
      以相当于而                                  按通案,查究、追究 

五人⑾,            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  今之   
        (他们的名字)叫                                    就是    聚 

  然⑿在  墓者也。 
集    埋在  的人 

    简析: 这一段以简括的笔墨,叙述了抗暴斗争的时间、经过,揭示了起因,崐叙述“激于义而死”的经过,体现五人之“    ”。 

    然五人之当  刑⒀也,    意  气  扬扬,    呼  中丞之名而詈⒁之; 
            接受斩刑的时候  神态气势昂然自若  喊着          骂 
          之,取独                                  而:表修饰 

谈笑以死,  断头    置(于)城  上,颜色不  少  变。有贤  士大夫发  五 
    着死去  砍下的头悬挂在城墙    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贤明绅士  拿出 

十金⒂,买五人之  ⒃而函⒄之,        卒  与尸合⒅,  故今  之墓中 
  银子                用木匣装起来(头)终于和身合在一起  现在的    是 
                    函:名作动  之:代头 

全乎  为五人也。 
完整的 

    简析: 这一自然段追叙五人牺牲的壮烈情景。写出他们慷慨激昂、横眉冷对阉党、视死如归的气慨,再写贤士大夫的义举,足见五人死义感人之深,最崐后照应“墓而葬焉”。 
第二部分: 追叙五人与阉党斗争的经过与慷慨就义的情景。 

    嗟夫!大阉之乱⑴,         缙绅⑵  而能不易  其  志者,四海之  大, 
         魏忠贤专权作乱的时候 做官的人      改变自己志向  全国这么大崐                              而……者:定语后置标志    之:代词,这么 
有几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⑶之间,素  不  闻  诗书⑷之训,  激昂(于)大 
      呢          在民间        平素没有听到经书    教诲  被大义所激崐 

义⑸,蹈  死⑹不顾,    亦  曷⑺故  哉? 且  矫诏⑻        纷  出, 
励    踏上死地不回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并且假托皇帝的命令纷纷发出来 
                        曷通何 

钩党之捕⑼  遍于天下,卒  以  吾郡      之发  愤    一  击,      不 
逮捕同党的人  及全国  终于因为吴郡的人民  发出愤怒地一次痛击(阉党) 
钩党:有牵连的党人                       之,取独 

敢复有株  治⑽;大阉亦逡巡    畏  义⑾,非常之谋⑿    难于猝  发, 
  再  牵连治罪        犹豫不决畏惧正义  篡夺帝位的阴谋    立即发动 

待  圣人    之出⒀而投缳(于)道路⒁,不可谓非  五人之力也。 
等到当今皇上  即位就                  能说不是      功劳 

    简析: 本段由记叙转入议论,反面揭示出缙绅的阿谀奉承的无耻行径,和崐五义士高尚情操形成鲜明对比,显出五人死义的可歌可泣。“且”字一转,追崐叙魏阉专权的黑暗,由于人民的反抗,不敢篡位,落个投缳的下场,从而体现崐五人捐躯的斗争关系天下人民的生死祸福、国家的安危存亡。最后双重否定肯崐定五人反阉斗争的巨大贡献和死义的重大意义。 

                    第三课时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⒂,      一旦抵罪⒃,      或脱身以逃, 
                    做大官身居显位的人    犯罪应受惩治时      而 
    之:凑足音节  则:顺承连词,不译 

不能容  于远近,    而又有剪发    杜门⒄    佯  狂⒅不知所之⒆者,其 
    收容被    的百姓          为僧闭门不出  假装疯狂    往哪里去的 
        于:表被动  远近:形作名                       之:动词,去、往
辱    人  贱    行⒇,视(21)五人之死,      轻    重固  何如  哉⑴?  
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  与            相比(谁)  (谁)  到底怎么样呢 
                      视:与……相比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⑵于朝廷,      赠谥  美    显⑶,荣于身后;而五 
                  显露        (皇上)  谥号美好而光荣  死后也光荣 

人亦得以  加其            土封⑷,列  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凡  四方 
    能因此为他们修建(一座)大坟    刻上      在        (立碑)所有各方 
          加:修建  土封:坟墓   

之士  无有不过而    拜  且泣者,  斯固    百世    之遇也⑸。不然, 
  人士没有经过墓前不下拜  哭泣的  这实在是百年难得的遭遇      这样的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⑹以老于户牖之下,则        尽其天年,      人 
话  使          头颅    老死在家中    就是(平安)度完他们的一生  人们 
                        户:门  牖:窗 下:下面 

皆得  以    隶        使之⑺,安能屈⑻豪杰之流,      扼腕(于)墓道⑼, 
都可以把他们当做奴隶来使唤                这一类人物  在墓前表示愤慨 
            隶:名作状,当做奴隶   屈:使动,使……屈身 

发  其  志士之悲  哉⑽? 故予与同社诸  君子哀  斯墓之徒⑾有其  石也而 
抒发他们      悲愤呢              各位先生惋惜      空    那块石碑就 
                                                  之:取独 

为之      记,  亦以(之)  明  死生之大⑿,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⒀。 
  它(作了)碑记    用(它)来说明      重大意义  平民对于国家有重大意义  之:代碑         明:形作动   大:形作名,重大意义  匹夫:代五人 

    此自然段论五人对国家的贡献,从反面揭示“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再一次对比突出五人死义的重大意义。再正面叙述,以周顺昌死后作陪衬,照崐应开头;再从反面设想五人如不死于义,虽得终天年,但生命毫无意义,对他崐们的死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肯定。结尾句是结论,把论题提高到理论高度,表明作者比较正确的观点。 
第三部分: 再次肯定周顺昌和五人的功绩、影响,指出人民于国家的重大作用。 

                贤士大夫者,    卿因之吴公⒁,太史文起文公⒂,孟长姚 
    (上文提到的)贤明士绅    是    吴因之先生      文文起先生  姚孟长崐 
公⒃也。 
先生 

    结尾交代贤士大夫的姓名,是补白性的文字。 

小结: 
一、本文以明确的立场,爱憎分明的感情,高度评价了五位义士在反阉党的斗崐争中慷慨捐躯的事迹,充分肯定了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和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崐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认为平民百姓是理所当然地不懂道理崐的、受奴役的,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三、写作特点: 
  1.叙事议论有机融合 
    本文有叙有议,就全篇说,是先叙后议,一、二两段叙事(五人墓缘起、斗争事迹)、三段评议五人死义的重大意义,是议论部分,但叙中有议,议中有叙。一段叙述五人墓缘起后,插入一段议论,赞扬“五人之    ”,然后接叙五人斗争事迹,三段在称赞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后,接叙“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事实,以论证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敇议论随叙事内敇容而发,事实随议论的需要而叙。从二者关系看,叙五人事迹是议论的基础和根据,议论使五人事迹益见光辉,叙事与议论相辅相成,统一于“义”这一纲领之下,有机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2.反复对比 
    作用: 使五人之义跃然纸上,突出展现他们慷慨死义的壮烈事迹。 
    对比: ⑴富贵之子、士大夫不关心国事无所作为死不足道和五人对比; 
          ⑵大阉之乱变节易志的缙绅和五人的对比; 
          ⑶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和五人对比; 
          ⑷假想五人不死于义尽其天年而毫无意义和五人之死对比。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五人墓碑记》《清史稿·黄宗羲》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人墓碑记》练习题
《五人墓碑记》pptx课件(33页)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2
《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教师版)2020年
《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五人墓碑记》明史·张溥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人墓碑记》学案
《五人墓碑记》ppt复习课件
《五人墓碑记》读后感(2篇)
《五人墓碑记》赏析
《五人墓碑记》检测题
《五人墓碑记》教案12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教学实录
《五人墓碑记》ppt课件12
《五人墓碑记》flash课件1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
《五人墓碑记》ppt课件11
《五人墓碑记》ppt课件10
张溥《五人墓碑记》mp3音频课文朗读
《五人墓碑记》教案11
《五人墓碑记》教案10
《五人墓碑记》基础知识
苏教版《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教案及练习
《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教案及练习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9
《五人墓碑记》原文和译文
《五人墓碑记》ppt课件9
《五人墓碑记》ppt课件8
《五人墓碑记》ppt课件7
《五人墓碑记》说课稿
《五人墓碑记》第二课时教案9
《五人墓碑记》教案8
《五人墓碑记》教案7
《五人墓碑记》教案6(内含练习)
《五人墓碑记》教案4
《五人墓碑记》基础训练
《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
《五人墓碑记》课堂教学实录
《五人墓碑记》随堂练习
《五人墓碑记》ppt课件6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