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试卷 >>中考模拟试卷 >>综合地区 >>
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一)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2-16


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加强    勉强    倔强     强制
B.差遣    差役    出差     钦差
C.恶习    恶毒    恶心     厌恶
D.参观    参军    参与     参差
2.改革开放以一来,报刊杂志、电视及其他媒体上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例如“希望工程”、“炒鱿鱼”、“电子邮件”等。请你再举出三个例子,写在下面。(3分)
答:
3.将①、②、③按照合理的顺序填入下面的横线上,使其成为语意连贯的话。(只填序号)(3分)
作为教师,我们                 
①应该鼓励他们对生活的独立思考
②应该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
③应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黑暗和邪恶现象
4.按要求填写。(4分)
①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忆江南》)
                 ,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③同窗好友将随支边的父亲去新疆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的友谊:“                                        
④崔颢的名诗《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仿,这两句是:“                      
5.三位读书人凑在一块聊读书。甲说:“读书好。”乙说“好读书。”丙说:“读好书。”请问他们各自说的意思是什么?(3分)
    答:甲:
    乙:
    丙: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    (12分)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①我国内蒙古东部和陕西、山西北部有足够的雨量.②就是西北干旱地区,地面径流
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 ③有些沙荒地区,如河西走廊、柴达木、新疆北部准噶尔和新疆南部塔里木,都是盆地,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④这样看来,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⑤普通河流愈到下游,水量愈多,河流愈大.⑥但在沙漠中,因空气的蒸发,泥土的浸润,河流反而愈流愈小,终至于干涸不见,一部分水被蒸发到空中,一部分浸入到土壤岩隙中成为地下水。⑦如地质构造是一个盆地.则能汇成地下海,可以作为建立绿洲的水源。⑧据中国科学院综合考查委员会的调查,只要有水源,单新疆尚有1亿亩荒地可以开垦.
6.如果删去第一段中“最主要”三个字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
7.请写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只填写句子序号)。(2分)
答: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    句。
8.沙漠中的河流愈流愈小的原因是:①                 ,②                 。“如地质构造是一个盆边,则能汇成地下海,可以作为建立绿洲的水源.”这句话同上述的第        个原因相照应.(3分)
9.“如河西走廊、柴达木……”和“如地质构造是一个盆地……”中的两个“如”意义不相同.前者是表示                   ,后者是表示                    .(2分)
10.据报载,北京市以往只有冬季才出现“沙尘暴”天气,而近两年来,一年四季都有“沙尘暴”天气出现。这说明风沙向南的袭击越来越严重。结合本课所学知识,用简明的话写出治理“沙尘暴”天气的方法。(2分)
答:
 
(二)(15分)                乡  音
    1985年,台湾人到大陆仍旧是违法的,但是我去了,去看看湖南那个被落在火车站、长我四岁的哥哥。
    清晨,还在半睡半醒中,宾馆窗外流进此起彼落的人语声,不外乎日常的招呼,“哪里去呀?”“早啊!”人来人往。
    我蜷缩在被窝里,耳朵却像野狼一样竖起来。这窗外的人,怎么回事,竟然全说着我父亲的话;那声音、腔调,熟悉面亲切,像条睡暖了的旧被,像厨房里带点油腻的老钟。我冲动得想趴上窗子看看这些人的面貌——他们和父亲可长得也相似?
    在台湾,父亲的乡音总惹人发笑,“听莫啦!’人们摇摇头。他得费好大的力气才能让人弄清楚他要的是锄头、芋头,还是猪头。
    而在这扇窗外,每一个人——厨师、公安、服务员、书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说着父亲的话,说得那么流利顺畅,说得那么不假思索,那么理直气壮,好像天下再大也只有这么一种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语言。
    窗外人声不断,我起床洗漱。满嘴牙膏泡沫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埃及,我海子掉了!”
    “海子”,是鞋子,我从小听熟了。“埃及”,父亲当年也这样喊他的母亲吧?是哪两个字呢?“埃己”?“爱姐?蜀人谓母曰姐”,楚蜀不远吧?
“有一次,我从学校里回来,跑了两三里的路,下着雪喽,进到屋里来,眼睛都花了。你奶奶给我一碗饭,我接过来,想放桌子上去,没有想到哗啦一声饭碗跌在地上,破了。
“你奶奶以为我嫌只有米饭没有菜,把饭给甩了。她伤心地哭了,她把自己的饭省给
我吃……
    父亲讲这个他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然后叹息:“我对不起你奶奶。”然后要沉默很久。
    我们则各做各的事情;这个打破碗的故事不如司马光砸破水缸来得惊险,实在不怎么样。倒是在我满嘴牙膏泡沫倾听窗外的这一刻,突然想到:奇怪,这许多年来父女一场,怎么倒从来不曾问过父亲是否想家。
    于是我让哥就着录音机坐下,“给爸妈说说话吧!’哥哥两眼望着自己的脚,困难地思索着。我在一旁呆坐,是啊,他该说什么呢?问父母这四十年究竟是怎么回事?问老天那一列火车为什么走得那么不留余地?
回到台湾的家,行囊尚未解开,就赶忙将录音带从口袋中掏出——我从不可预测的历史学得,有些东西必须贴身携带,譬如兵荒马乱中自己的孩子,譬如一张仅存的情人的照片,譬如一卷无可复制的带着乡音的录音带。
外面黑夜覆盖着田野,我们坐在温暖的灯下。
    母亲捧着杯热茶,父亲盘腿坐在录音机前,没有人说话。
    极慎重地,我按下键盘。
哥哥的声音起先犹疑,一会儿之后速度开始加快。父亲沉着脸,异常地严肃。我偷觑着——他会哭吗?父亲是个感情冲动的人。
母亲呢?为了四十年前在衡山火车站的一念之差,她一直在自责。
    此刻,她在回想那一幕吗?
    我用眼角余光窥看着两个老人,有点儿等待又有点儿害怕那眼泪夺眶而出的一刻。
    “不对不对,”一言不发的父亲突然伸手关了录音机,转脸向我,“你拿错带子了?”
    “没有呀!”我觉得莫名其妙,那分明是哥哥的声音。
    “一定拿错了,”父亲斩钉截铁地,而且显然觉得懊恼,“不然我怎么不懂?像俄国话嘛!”
    我张口结舌地看着他,只是看着他。
    他没有泪下,他没有大哭,他不曾崩溃,他他他——少小离家老大不回,四十年浪迹他乡,他已经听不懂自己儿子的乡音。
    我看着父亲霜白的两鬓,觉得眼睛一阵热——唉呀,流泪的竟然是我。
11.开头说“1985年,台湾人到大陆仍旧是违法的”,对这句话怎样理解?这句话与本
文主题有何联系?(4分)
答:
    12.开头作者说她去湖南的目的是“去看看湖南那个被落在火车站”的哥哥,从这句简洁交代中能知道哥哥是在什么情况下与家人分离的?后文哪里与这里呼应、补出了分离的情节和原因?(4分)
    答:
13.“父亲”为什么要讲多少遍“打碗”的故事?作者原来对父亲讲的“打碗”的故事不感兴趣,而“满嘴牙膏泡沫”听窗外湖南话的一刻,为什么“突然想……不曾问过父亲
是否想家”,这与“打碗’的故事有什么联系?(4分)
答:
    14.文中说父亲“四十年浪迹他乡,他已经听不懂自己儿子的乡音”了,作者自己竟流下泪水,为什么?其中饱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答案。(    )(3分)
    A.作者觉得父亲已确实老了,竟听不懂自己儿子的乡音,感到伤心。
    B.作者看到父亲两鬓斑白,四十年来日夜思念故乡,可事实上却已经成了一个异乡人。这种时间的流逝、地域的隔离使作者有种凄凉感。
    C看到父亲责备自己拿错了带子,作者心中非常委曲,于是哭了。
D.作者看到父亲没有泪下,没有大哭,不曾崩溃,认为自己白去了一回大陆,更为那不被父亲承认的哥哥伤心,于是落泪。
 
(三)(12分)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逼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不行,□□□□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
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1)“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
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拿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
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2)落花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
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3)
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
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5.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空格处应依次填人的词语是(各4个字) □□□□、
□□□□(2分)
16.写出第⑥⑦段中,划线句(1) (2) 的含义。(3分)
答:(1)
    (2)
17.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写诗有成有败。写文成功的关键是                     
           写诗失败的原因是                                 (2分)
18.根据文中划线句(3)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不学则殆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亚克敦、欧阳修.爱因斯坦的事例,分别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3分)
答:
 
(四)(11分)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B.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D.委而去之
   有孙母未去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2.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是:             ,其中最重要的是          
今年5月,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造中落选,印证了孟子关于人心向背的重要规律,即:                                 。(3分)
    23.各写出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成语两个。(4分)
(1)多助之至              (2)失道者寡助
三、作文(55分)
24.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接触过不少对联、诗句,它们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请以“我喜爱的对联(或诗句)”为题,说说你对某一对联(或诗句)的理解领悟。150字左右。
25.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他人的帮助,会感到非常幸福,而帮助他人的人同样会感到无比快乐。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帮助或帮助他人的经历和感受,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真情。
要求:请以“帮助”为范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
2022年语文中考新题型适应卷(2份)
2022年语文中考新题型适应卷(三)
2022年语文中考新题型适应卷(二)
2022年语文中考新题型适应卷(一)
2020年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荣根学校九年级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2021年3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0年九年级语文测试题
2020年中考预测语文试题
中考模拟语文组合训练
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全县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部编版2020年中招复习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2020年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部编版初三(下)语文第一轮总复习七年级综测题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题(一)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复习报(22-30)
2020年部编版4月份九年级语文试题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复习报(16-21)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复习报(11-15)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复习报(7-10)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复习报(1-6)
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9年初中毕业语文试卷综合测试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抽测(五月)
部编版中考复习套题测试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中考考纲新题型
2018年九年级语文水平测试试卷
2017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周周清试卷(1-8)
2017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2017年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三月份试卷
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2017年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测试卷(一)
2017年郭仓镇中学九年级下语文试题
初三滚动演练语文试卷
2016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6年中考语文冲刺试题(1-3)
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5-7)
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4)
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测试卷
2016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题
2016年九年级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6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