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听话教学,提高语文能力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19 |
加 强 听 话 教 学 ,提 高 语 文 能 力
成都市人民北路中学语文组曾庆勇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在,有人认为学龄前儿童就能够听清一般话语,就能够听懂一般意思,中小学也就没有必要进行听话教学,只需重视读写教学就可以了。这种看法对吗?我们来看看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的一段话:“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重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叶老这段话说明听说读写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应作为一个整体加以重视,不能厚读写而薄听说,这也说明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听话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说话教学共同构成语文教学的整体,谁也不能忽视。
听话教学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听自身的作用决定的。在听的能力中,包含着敏锐的感知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正确的判断能力,丰富的联想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听是说、读、写的基础。听之能力差,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就会受到阻塞,知识贮存不丰富,也就必然影响说读写。而在说的时候往往要考虑自己如何表达,考虑对方如何接受,随时注意听者的态度和反应,并根据反馈情况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语言,然后将有效的信息表达出来,从而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那么听话教学的具体作用表现在哪里呢?我认为有以下两个主要作用:
一是听话教学有助于培养语感,从而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听话教学主要是着眼于让学生辨识音义,从听音中理解句义、语意、概括归纳说话的中心、寓意,对几个人发言的异同进行比较,并对其内容作出初步的判断等,比如有的班实行的成语课前演讲,让学生听了演讲者的话以后予以概括演讲的主要内容或点评演讲内容等方式就是很好的尝试。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听老师范读课文或听同学朗诵课文,学生在听中去体会语速语调节奏,透过他们去把握感情脉搏的过程,也就使语感得到培养。比如学《白杨礼赞》,对于倒数第二段作者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听录音,仔细体会朗诵者语速语调的变化,从而去把握作者对北方劳动人民极尽赞美之情。再如《夏之绝句》,则可以请学生对文中几个长句短句和比喻句品读,其余学生在聆听中把握文章的情感。语感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则吸收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也就随之加强了,加之在听和读的活动中,大脑对知识和信息的理解、评价、贮存、运用的过程则大体是相同的,因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同样会得以加强。同样语感好了,写作中的文字推敲,字斟句酌,妙句横生,文思飞扬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是听话教学有助于提高思辨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整体发展能力。我们的知道,人脑收听话语后,要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将有用信息整理,储存,并随时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和处理,因此,听话教学有助于提高思辨能力,如听别的人说话,在听准语音的同时,必须立即辨别每个音节所代表的意思;又迅速加工思考,理解话语包含的意思;再加以记忆,进而评价。这边听、边思考、边整理、边记忆的听话过程,贯穿着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直接有助于发展思辨能力。有助于提高思辨的准确性、条理性、敏捷性、灵活性等思维品质。因此,听话教学就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听话训练,如有的学校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课前几分钟的读当天报纸的感悟,听名家名篇甚至是听辩论比赛的活动,必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听话能力、提高其思维品质。如果教师能在听话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么,听话教学还能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此看来,听话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如何重视呢?并如何做呢?我们可以抓住听的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听的注意能力、听的感知能力、听的记忆能力、听的判断能力、听的联想能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听话训练指导,开展听话教学:
一、听的注意能力即听时能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而这恰好是中小学生最不容易做到的。不少学生听话没耐心,注意力不集中,听话不虚心,爱听不听还常打断别人,因此我们开展听话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听话态度指导,进行一些模拟训练,如,假设对某个问题大家看法不一,可以让学生俩俩相对,进行讨论。一种是只顾自己说,不听对方的话;一种是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认真阐明自己的意见,最后让他们谈谈在这两种环境中发表意见时的不同感受,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听话态度。在指导训练中让学生明白:学会有礼貌地听别人说话;听别人说话时要专心、耐心,不抢话头等等。
二、听的感知能力即能正确的辨音辨调,从音调中体会说话的内容、感情、意图等等,因此我们开展听话教学的第二步就是充分利用录音、网络、书刊杂志等手段全方位的训练学生的听话能力。如听录音后准确地复读语音,听网络音频资料后能谈出其大致内容,听报刊杂志的文章能简单地体会出其情感,长期下去,学生的听话能力势必会得到提高。
三、听的记忆能力即听后能够记住要点、大意及关键性的内容。在这方面,平时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在听时学会运用耳、手、眼等多种器官,从多个渠道强化进入大脑的信息。让他们明白边听、边看、边笔记,要比只听、不看、不记笔记的效果好得多。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及时整理所听,如复诉所听内容,整理笔记等方式。
四、听的判断能力即听后对话语的真伪、是非、优劣以及说话人的立场、观点意图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而我们平时教学中让学生评价其他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就是这方面的一种训练,关键是我们要经常做,并且有意识地去做。同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如在同学交往中对同学谈话的评价,课堂上对老师言论的评价,辩论赛对发言方观点的评价等等。
五、听的联想能力指能从听话内容中开展由此及彼的联想,从中引出新认识、新思想。这看上去似乎要求颇高,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稍加注意即可做到。如听了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后让学生想想与所写事物形象相似或相反的他物,想想与所写事物品质相似的人;听了文章中某主人公的某生活经历后想想自己类似的体验等都是提高听的联想能力的手段,重要的是我们要常有意识地做这方面的训练,才会达到提高听的能力的效果。
当然以上几方面并不是单一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相互相成不可割裂的整体,而是一个系统,我们只要长期坚持做下去,学生的听话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也会有相应的进步。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