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诺曼底”号遇难记》知识点精析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02


“诺曼底”号遇难记·知识点精析
 
一、生字学习
1.字音
湍(tuān)湍急 肇(zhào)肇祸 履(lǚ)履行  蓦(mò)蓦地
猝(cù)猝然   屹(yì)屹立   宰(zǎi)主宰 窟窿(kū long)
2.形近字
 
3.辨义
违抗     反抗     抵抗
“违抗”违背和反抗;“反抗”用行动反对,抵抗;“抵抗”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
屹立     矗立     耸立
“屹立”指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矗立”指高耸地立着;“耸立”指高高地直立。
悲壮     悲哀
“悲壮”指声音或诗文等悲哀而雄壮,情节悲哀而壮烈;“悲哀”指伤心。
二、词语积累
小心翼翼:本是严肃虔敬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湍急:水势很急。
肇祸:闯祸。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序。
巍然:形容山或建筑高大雄伟的样子。
主宰:支配,统治,掌握;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动失常,不知怎样才好。
镇定自若:遇到紧张的情况不慌不乱。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或应该做的事)。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三、相关文学常识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在诗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年出版了第一个诗集《歌颂集》,同时期开始写作小说和戏剧。1830年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第二年又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说《巴黎圣母院》。十九年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早在雨果诞生80周年之时,人们就为他举行了国庆般的盛大活动。法兰西史无前例地为在世的作家举行了如此盛况空前的庆典,因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了思想领域里的文学太阳。
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四、背景知识介绍
1870年3月17日,两艘英国轮船(“诺曼底”号和“玛丽”号)相撞,出事后,“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能逃生的情况下以身殉职。哈尔威船长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他忠于职守、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作者,于是,雨果便写下了这篇文章来抒发对哈尔威船长的赞美和景仰之情。
五、文章主旨和结构(思路)分析
1.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小说,写“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2.结构和思路
文章共有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5段),“诺曼底”号雾海夜航。首先交代了时间和航线:“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线。”注意“照例”二字,该航线已多次走过,甚为熟悉。继而描写海上环境:“夜色正浓,薄雾弥漫”,后面又写“雾愈来愈浓”,“周围一片漆黑”。夜黑雾浓,固然为海难埋下伏笔,但海难之责不在“诺曼底”号。因为该部分还写到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谨慎驾驶,“轮船缓缓行驶”,而“诺曼底”号轮船本身还很“年轻”,并无故障。这些描写和交代并非可有可无的笔墨,因为它预先抹去了可能涂抹在“诺曼底”号轮船和哈尔威船长身上的污点。
第二部分(第6~10段),“诺曼底”号海难发生。由于“玛丽”号的责任,“诺曼底”号无辜受撞。
第三部分(第11~46段),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首先描写了海难的发生,“震荡可怕极了”的情景,并指出“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这就把哈尔威船长推上了无比重要而又无比艰难的地位。哈尔威船长首先确定并宣布救人至上的意念:“必须把60人救出去!”然后树立绝对权威,严肃纪律,进一步申明救人决心;其三是有条不紊地组织抢救,而自己则与“诺曼底”同归大海。
第四部分(第47~50段),赞美英雄的船长。浮雕式的特写镜头:“屹立在舰桥上……犹如铁铸,纹丝不动”,突出了船长敬业、尽责的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至死不渝的对轮船和大海的执著的爱。
六、重点语句
1.实际上一共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有两种可能,一是在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他人,确实把自己忘了;二是已抱定了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把其他60个人救出就行。这两种理解,都无损于船长的英雄形象,这是他先人后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敢于牺牲的高贵品质的体现。
2.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显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无上的权威,体现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表明了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一方必须首先承担起某种责任的理念。此时此刻的船长已成了一个伟大灵魂的化身,巍然屹立于上空。
3.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周密考虑,镇定指挥,处变不惊,快节奏运作,高效率救人,一切都似乎井然有序,灾难也因之而却步,死神也悄然遁逃,“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这是一种非常真实自然的感受。
4.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高度概括了哈尔威船长的宝贵品质: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彻底忘我,与事业共存亡……
七、写作特色
1.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惊心动魄。
如“诺曼底”号被撞后,“震荡可怕极了”的场面,刚解开救生艇绳索后人们一窝蜂拥上去的场面,都显得紧张、恐怖;而船长随船沉没,人们透过阴惨惨薄雾凝视的场面,则显得肃穆、悲壮,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有浮雕感。
对于海难之际的乘客、船员、船长,作者抓住形体动作作粗线条的勾勒和涂抹,人物的语言也极为简洁、干净,铿锵做声,“黑暗中人们听到”的“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结尾处,随船沉没的船长形象显然是一尊“黑色的雕像”。
3.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八、课后习题解答
(一)1.详见“重点句子部分”。
2.船长在船沉之前应该有办法救出自己的。
(二)讲故事时要注意对象——小学生,讲解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三)回答时要注意船本身的浮力不能承受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这一点: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可以设想其中一人舍身救子的情景;从小孩的角度出发,可以设想一个舍身救父母的感人情景来。设想的情景一定要自然合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诺曼底”号遇难记》提高练习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12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11
《“诺曼底”号遇难记》ppt课件(22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学案2
《小地主》《“诺曼底”号遇难记》练习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
《小地主》《“诺曼底”号遇难记》ppt课件1
《小地主》《“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2
《“诺曼底”号遇难记》学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表格式教案
比较•探究《小地主》《“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1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10
《“诺曼底”号遇难记》ppt课件7
《小地主》《“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
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原文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
《“诺曼底”号遇难记》ppt课件6
北师大版《天鹅的故事》《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小地主》《“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案及练习
《“诺曼底”号遇难记》mp3音频朗读
沪教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诺曼底”号遇难记》flash课件1
沪教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9
《“诺曼底”号遇难记》ppt课件5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8
沪教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7
《“诺曼底”号遇难记》检测与评价
《“诺曼底”号遇难记》典型例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讲学稿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
《“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训练
《“诺曼底”号遇难记》ppt课件4
《“诺曼底”号遇难记》知识导学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6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5
《“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1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4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3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诺曼底”号遇难记》ppt课件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2
《“诺曼底”号遇难记》ppt课件2
《“诺曼底”号遇难记》ppt课件1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