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张海迪《口哨》教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8-29


一.课文摘要: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当残酷的病魔降临到作者身上的时候,她只能长时间无可奈何终日孤独地躺着。生命被实实在在地确证为掉进了黑暗无底的冰窟。但是,生命没有沉沦,它恰如奔流的洪水,在病痛和残疾的考验中迸发出五彩的火花,在黑暗的夜空中勾勒出绚烂的风景。在这里,生命最深层最直接的呼唤就是口哨,它神奇飘渺,和着小鸟的歌唱,为寒夜中的“少女”带来了温暖、希望和快乐。口哨发自厄运中抗争的生命之最深处,它最能引起生命的强烈共鸣。人们常说童心最纯真,发自生命最纯真的音符首先得到童心的热烈呼应。当口哨在村里飘动时,男孩子们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孩子们脸上露出了钦佩的神情,“少女”一声请求,他们就加入了吹口哨的行列。这是多么美妙的生命之音啊!

    在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让学生多读,多品味,感受文中所反映的“少女”的精神意志,得到美的熏陶。着重体味以下语句:

    “我长时间地躺着,我无可奈何地躺着,我终日孤独地躺着,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比躺在这种疼痛里更难过的事了。”

    此句以排比句式写出了“我”因病而不得不长期卧床的无奈,痛苦之情。

    “我不知道要躺多九,我不知道我的快乐是什么。我的眼睛一次次转向窗外,窗外有小树,小树上有小鸟唱歌,小鸟是我的朋友;我的手不能拿玩具,我也没有更多的玩具……我唯一的快乐就是听小鸟唱歌,它们叽叽啾啾很是热闹。”

    此句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我”卧病在床的无奈,痛苦。对窗外那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绿色小树,空中自由自在,叽叽啾啾唱着歌的小鸟的描写,表现了“我”对生命的热爱,对康复的渴望,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我的口哨声中,窗外小树的叶子绿了,又黄了。在我的口哨中,树叶飘落了,窗外的白雪盖满了大地。”

    此句是环境描写,描写了季节的变化:由春夏至秋,由秋至冬,表现岁月的流逝,突出了“我”卧病在床的时间之久。

    “我说我们一起吹口哨吧。于是田野上空仿佛飞来了一群百灵鸟……”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们一起吹口哨发出的声音比作一群百灵鸟发出的鸣叫声,不仅写出了哨声的动听悦耳,也表现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晚风里,我的泪水涌出来。”

    “涌”字用得好,写出了“我”的泪水多,表现了“我”用口哨吹起苏联歌曲时思想感情起伏变化之大。

    “我唱歌没有哭过,但我听见自己用口哨吹出的歌却不止一次地流下眼泪,也许是我喜欢那些染着忧伤色彩的歌。”

    唱歌不哭是因为歌词已定下了歌的内容,它已无法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而吹口哨则不同,口哨声能不自觉地牵出“我”淡淡的忧伤和怅惘——让“我”想起当初希望以歌声来摆脱孤独,盼望吹着口哨病就能好的愿望,而事实是“我”依然不得不去承受病痛对自己的折磨,所以,“我听见自己用口哨吹出的歌却不止一次地流下眼泪。”

    “木轮椅碾过乡村土路的坎坷和泥泞,我告别了少女时代。”

    此句照应第七段首句,是作者对少女时代生活的总结,在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坎坷和泥泞”不仅真实的写出了当时乡村泥路的情况,更是暗示了作者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艰辛。

    “不知不觉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这是多么漫长的一支歌啊。”

    把三十多年来与病痛如影随形的人生比作一支漫长的歌,病痛折磨了自己三十多年,自己与病魔斗争了三十多年,往后的日子也会一如既往。此句表达了“我”渴望康复以及面对病痛的怅惘和遗憾。

    “我很想吹口哨,吹那支悠长缥缈的歌……”

    当初吹口哨的一个愿望是“吹着口哨病就好了”,这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缥缈”的梦,因为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躺在病床上和病魔作斗争,多么“悠长”!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吹口哨,还是不放弃梦想,多么热爱生活,自强的海迪啊!

二.课文切入:

    文中的“少女”为什么选择“吹口哨”?你能体会她的心情吗?

    说明:因为病痛的折磨,她不得不久卧病床,不能动弹,不能做任何动作。在百无聊赖中,她只能以学吹口哨来排遣内心的孤寂,渴望能有好转;同时,通过吹口哨,她找到了快乐,学会了坚强地面对生活。文中的“少女”自处病痛折磨之中,仍能想到以口哨来减轻病痛。这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上述“切入口”的设计,目的在于采用“中心开花”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把握文章的主题,从而更深刻的感悟这篇散文的意蕴。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突破口:

1、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出示问题:本文描写的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速读全文。)

2、指定学生到讲台前复述。

    说明:依据课文内容,抓住几个关键性词语,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时间

    利用率高,学生不仅熟悉了课文内容,而且积累了词语,语言和思维都得到了训练。复述时,要强调不要背书,而要用自己的话讲述,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句子的通顺和连贯上。

(二)散读课文,思考讨论文章结构。

    说明:文章的结构主要应引导在理解小女孩的形象基础上进行划分,但集中的答案归结到以时间来划分上。

(三)结构解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全文以“吹口哨”为行文的线索,具体写了一个瘫痪在床的小女孩在百无聊赖之际恳求妈妈教自己吹口哨,她将自己诸多的情感寄托在忧伤的口哨中。吹口哨让她找到了快乐,学会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病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全文流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谱写出一曲无限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生命强者的赞歌。

    全文共12个自然段,以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窗外的白雪盖满了大地”):记叙了童年时,妈妈教病中的“我”学吹口哨。

    第二部分(“春天来临”至“我告别了少女时代”):记叙了“我”在口哨声中度过了乐忧参半的少女时代生活。

    第三部分(“木轮椅碾过乡村土路的坎坷和泥泞”至课文结束):记叙了三十多年以后,“我”在病床上回忆往事及当时的感受。

(四)提出突破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尤其是写景十分出色,找出这些环境描写并讨论体会其对描写人物的作用:

    集体朗读环境描写部分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意。

    总体上说,本文的环境描写有以下几个作用:

    ⑴交代时间、地点、故事发生的背景;⑵烘托人物的心情;⑶渲染气氛;⑷推动情节的发展。文中多次提到窗外的小树、叽叽啾啾唱着歌的小鸟,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绿色小树,自由自在的小鸟激发起“我”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我”勇敢地活下去,自强不息。

    文中多处语意双关,寓意深刻。如“泥泞坎坷的乡村土路”不仅指现实中乡村土路的情况,实际上也比喻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艰辛;“悠长飘渺的歌声”则比喻时时有病痛侵袭的人生之路,虽然无奈、怅惘,但决不放弃与病魔斗争!决不放弃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五)延伸突破口: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找出学生各自喜欢的句子。

    讨论后交流。

四.学生反馈:

    1、张海迪的事迹在八十年代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事迹曾激励着无数的青年,但是否会让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感动,是否会引起今天中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2、文中的男孩为什么独爱“关老爷”?而少女为什么会选择“吹口哨”

    “吹口哨”被很多人视为不文明的行为,怎样理解文中的“我”却偏爱“吹口哨”?

五.有关资料:

    张海迪,1955 年生于山东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会诊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她在家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

    15岁时,跟随父母下放到山东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在那里给村里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自学十几种医学专著,自学针灸医术,热心地为乡亲们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这个时刻受到死亡威胁的年轻姑娘还凭着顽强的毅力,自学完成了从小学到硕士研究生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大量书籍,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黄渡中学:周瑜波 战彩玲 孟庆兰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口哨》教案3
《口哨》ppt课件4
《口哨》ppt课件3
《口哨》阅读练习
张海迪《口哨》原文阅读
《口哨》教案2
《口哨》ppt课件2
沪教版《口哨》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