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江苏省 >>
扬州市2005—2006学年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25


扬州市2005—2006学年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

2、 将第Ⅰ卷上每小题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卷首相应的答题栏内,在第Ⅰ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只交第Ⅱ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渔父   肉脯   釜底抽薪   拊膺顿足

B.框架   粗犷   夺眶而出   旷日持久

C.炽热   贽见   博闻强识   栉风沐雨

D.缄默   掮客   草菅人命   间不容发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灵的庇护,才历尽苍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恶运。

B.十八岁有许多令人沉缅眷恋的回忆,我不知道十八年来是否有一些不经心的、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而曾使你难过。

C.亚瑟是一名律师,他试图对抗司法界腐败的歪风,为市井小民声张正义,但是同行们却对他敬而远之,一位法官甚至以藐视法庭的罪名将他拘禁一天。

D.我们知道过去的是冬天,漫长、可怖;我们知道大地被窒息、被残害;我们知道生命的肉体被撕裂,零落遍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雄壮的国歌声一结束,她就在冠军领奖台上踌躇满志地向观众挥手致意,心却飞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上。

B.杜牧一生政治失意,曾浪迹扬州。他自感明珠暗投,精神颓唐,写下了不少格调不高的“扬州诗”。

C.刚入夜会大厅,迎面碰上一位中年妇女,浑身珠光宝气,金碧辉煌,端详半天,才认出这是当年的初中同学。

D.课间10分钟是教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妙时刻,看着学生们活动嬉戏,和学生聊聊天,自己精神也放松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B.19岁生日那天,我接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这不能不说是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一件事。

C.关于陈凯歌与胡戈就《馒头血案》发生纠纷一事,电影导演陆川发表自己的看法:“他的动机我不好猜测,但不管动机如何,都是一种不聪明的做法。”

D.要正确处理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选取新的工业项目,利用新科技提高“环保”手段,改善人居环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亚当· 斯密是将经济问题放在一个复杂的道德与法律背景下进行讨论的。他所理解的人,其实是具有道德感并遵守规则的人。休谟说,斯密从“我们的最普通的、广泛的感情之中,寻求正确、合理、恰当、公正的基础”。假如一条狗在街上被车轧死,不论什么人看到了,其心灵都会被触动。斯密将这称为“同感”或者说“同情”,就是“设身处地”。据此,斯密建立起了一个壮丽的道德理论大厦。正是这种“同感”,自然地对人的利己心构成了一种约束。市场要正常运转,需要交易者承认对方的利益跟自己的一样重要。所幸,人们天生具有的同感,使人趋向于节制,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利己心。有一句俗话,自己挣钱,也要让别人挣钱。这里面其实就是同感发挥作用,而使个人节制自己的利己心。

当然,斯密清楚地知道,假如一个人看到自己的仇家死亡的惨状,也许会欢呼雀跃,而这种反应肯定是不道德的。因此,人是需要规则约束的。而能够发现道德规则的,不是事件中的当事人,而是旁观者。斯密说,发现情感之正当性、合宜性之有效途径,就是“公平而博识的旁观者的同感之情”。所有人都是当事人,但所有人又都可能是旁观者,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即可自发地形成一些获得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则。比如,即使是盗贼,也知道偷窃是不正当的行为,因为,设身处地,他也不愿意别的盗贼偷窃他的东西,即使这些东西是他偷来的。因此,禁止盗窃就是斯密所说的“天然的正义法则”。

人只有遵守规则,才不会走向毁灭。斯密相信,“如果人类没有普遍地把尊重那种重要的行为准则铭记在心,人类社会就会崩溃”,市场自然也不可能正常运转。而宗教的作用,正在于促进人们遵循这些规则。因为宗教告诉人们,人们经过教化也逐渐相信,“这些重要的道德准则是造物主的指令和戒律,造物主最终会报偿那些顺从的人,而惩罚那些违反本分的人。”大约正是据此,有学者提出了“有教堂的市场经济”概念。如果这里的教堂并不是指狭义的基督教堂,那么,其实我们看到,明清时代的中国最成功的商业活动,就是“有教堂的经济”,徽商、晋商、浙商,无一不深深浸润在儒家伦理的气氛中,并以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生活。这些商人对儒家伦理的虔诚态度,可能也正是诸多家族基业维持上百年并平稳扩张的制度基础。

斯密批判妨碍个人追求其自由和财富的种种制度,以确立一种“自然的自由制度”,但是,这样一套制度并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人都有资格享有的。假如缺乏基本的道德约束,市场必然就是扭曲的。今天人们在中国看到的市场,就是这样一个扭曲的市场。在道德消解之后发育出来的市场,肯定是疯狂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接受道德规范的约束,通过国家权威,强制执行正义准则,是必要的。斯密所设想的社会,不是一个以金钱为唯一价值的商业化社会,他追求的是“文明”社会。而构成这个社会的人是开明的、遵守规则的人。法律、道德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乃是个人从事其市场活动的制度背景。也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追求自己的财富和幸福的努力才会造福于其他人和整个社会。否则,每个人是所有其他人的敌人。那可决不是一个值得过的生活。

                    (选自《市场的背景》,《随笔》2006年1期,有删改)

5、下列关于“同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感”就是“同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它属于人们“最普通的、广泛的情感”,它也是建立正确、合理、恰当、公正的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B.“同感”对人的利己心构成一种约束,使交易者承认对方的利益跟自己的一样重要,学会尊重交易对手。

C.假如一个人看到自己仇家死亡惨状而欢呼雀跃,这种反应虽不道德,但也许人人都会有,所以这种反应属于“设身处地”的“同感”。

D.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自发地形成一些获得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则,才叫做“同感”。

6、关于“有教堂的市场经济”的意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场中,重要的道德准则如同造物主的指令和戒律,遵循它顺从它会得到报偿,违反者则会得到惩罚。

B.以徽商、晋商和浙商为代表的明清时代中国最成功的商业活动,都浸润在儒家的伦理气氛中,并以儒家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C.当今中国的市场是一个扭曲的市场,正是由于缺乏道德约束,是道德(宗教)消解的市场。

D.只有国家强制人们执行道德规范的约束,才能形成社会秩序,才能形成个人从事市场活动的健康背景。

7、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盗贼也知道偷盗不正当,因此盗贼也会自发地认同“禁止偷盗”这样的“天然的正义法则”。

B.明清时代成功的商人对儒家伦理的虔诚态度,正是诸多家族基业维持上百年并平稳扩张的制度基础。

C.只要人们有道德约束,趋于节制,克服欲望与利己心,市场就不会扭曲。

D.亚当·斯密所设想的社会不是以金钱为唯一价值的商业化社会,他追求“文明”社会,主张从事市场活动的社会人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肃、侍郎李简往。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而文统素忌克,谟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于是蠲(juā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

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为人刚明简重,凡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元史·张文谦传》)

8、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               B.期与卿等守此言

   乐岁终身苦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C.皆自文谦发之                        D.征求百出,民弗堪命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众不能堪,抶而扑之

9、下列加点虚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                  B. 所获生口悉纵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C. 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                 D. 时论益以是多之

   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0、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文谦少时聪明,记忆力好,和刘秉忠是同学,曾跟从他研究方术算学;晚年和许衡交好,精通儒家义理之学。

B.世祖由于张文谦和其他人的劝谏,收回了屠城的想法,大理的百姓和高祥才得以存活下来。

C.张文谦宽仁爱民,在离任之时还去劝说妒忌他的王文统在灾年要减缓赋税,到年成好时再正常征税。

D.张文谦为人刚直明理,简朴持重,总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把引荐贤良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共23分)

11、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⑴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4分)

 

⑵百姓足,君孰与不足!(2分)

 

⑶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    [宋]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⑴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⑵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⑶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一句印证你的观点。(3分)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任选三小题)(6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⑵信知生男恶,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男埋没随百草。(杜甫《兵车行》)

⑶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            ,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⑷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五、(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缺憾的长度     钟成才

缺憾,有长度吗?

    缺憾的长度是多长呢?普通人家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个要紧处要用一寸长的钉子,你搜索家中积累的五金杂件,什么螺丝图钉垫片一大堆,好不容易清出一枚钉子,—试,钉子太长;又探雷似的犁一遍过去,看中一枚,比一比,短了。再尔地毯式的搜查,在笔筒或书架等平常比较冷清丧失关照的地方勘查出几十枚钉子,结果无—适宜。备用的钉子不算少,合用的就—枚。可是,这—枚就那么难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问题不太大,只好取长就短,凑合着用,但是,一时找不到钳子,只得用钢锯代劳,然而不巧,中途又断了锯条,让你一筹莫展。坚硬的五毫米,够短了,足以让你伤透脑筋。

一杆秤,秤锤与重物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如果秤锤移动五毫米,那么矛盾便立即激化,不可调和。平衡是—种美,缺憾便是短短的五毫米,那么—点点而已。

—点点,接近于忽略不计,用来表示少之又少。五毫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剧。缺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也许删除缺憾,也就死了震撼。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在夜晚,漫步于原野花径,皓月悬空,云丝飘拂,离得很远,很美丽,如果靠得近探看冷宫,遂发现它不过是清寂寒虚止境而已;日间的太阳更远,更美丽,但是,除了夸父逐日,没有谁渴望舍命造访,好让自己靠近它,立刻化作灰烬。极致,有时更接近于虚无缥缈,算不得缺憾,充其量是多情的幻想。能被人感知动人心魄的大凡是寻常的事物。在艺术方面,缺憾便是常客。长度便是一毫,看得见,摸不着,即所谓添一毫嫌多,减一毫嫌少。一毫,成了美丑的分界,表面上薄如蝉翼,实质上厚似泥墙,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这个看似透明的长度,可以促使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终生,也可以引诱科学家废寝忘食迷茫不醒。人类有可能借助科技在星际间旅行,却一定难以利用科技来描述和纠正感觉上存在的似有若无的长度。这是缺憾萦怀不化的魅力所在。

大概,宇宙诞生之时,缺憾也随之降临。没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较,也无所谓完美。缺憾不讲情面,不可抗拒地存在。面对缺憾,哭不顶用,笑一笑或许能感受缺憾之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一生中体味到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心性就越澄明,慧根就越稳固。历史上,孔子不为诸侯所用而授徒三千,孙膑中奸计而有兵书,司马迁受酷刑而作巨著,李白命途多舛而溢诗情万丈,苏轼仕途不进而开一代宗风,叹惋唏嘘披盖百代,不能说与缺憾毫无关系。这么说来,缺憾并不可怕,她本来就是断臂维纳斯,是未竟的艺术品,是完美的前兆。要相信天无绝人之境,叶吐而燕子归来,花尽而硕果满枝,阴尽预示阳生之必然性。怎见得?南朝的吴均《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此即滴水映汪洋之态,星火具燎原之势。一种感叹,一种豪气,前景光明。缺憾是探路者,莫非是庄周化蝶的敲门砖? 

       (选自2006年《散文》第一期,有删改)

14、文章开头从生活琐事谈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作者说,缺憾“应当属于必然”,理由有哪些?(6分)

 

 

16、请分别说明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⑴能被人感知动人心魄的大凡是寻常的事物。

 

⑵缺憾是探路者,莫非是庄周化蝶的敲门砖?

 

17、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⑴文章末尾引用南朝吴均的诗,有何作用? 

 

⑵读了《缺憾的长度》一文,你认为读者应从文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简述。

 

六、(15分)

18、学校将举办诗歌朗诵会,请根据下列所学诗歌内容或形式方面的特点,为主持人写几句串台词。(每处不超过40字)(6分)

参赛者朗诵徐志摩《再别康桥》。

主持人:

 

 

参赛者朗诵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主持人:

 

参赛者朗诵裴多非《我愿意是激流》。

19、按要求用“风雨”、“路”、“门”三个词语扩写成两段话(三个语词的顺序可任意安排,每段40字左右)

⑴描述自然情景:(2分)

 

⑵表达人生感悟:(3分)

 

20、仿写下面划线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生活的艺术就是平衡的艺术。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支玫瑰,                              ;要多一份独有的体验,                            。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陈水,但你拥有了一杯清泉;虽然                          ,但你采得了玫瑰;虽然                                 ,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

 

七、作文:(60分)

    “满”与“虚”虽是相对的,但都可用来体现一种境界:“满瓶不动半瓶摇”——满而不动,显示出沉稳的风度和厚实的底蕴;又有成语“虚怀若谷”,体现出博大的胸襟和可提升的空间。请在“满”和“虚”中选择其一,作为话题,填在下面的空格内,然后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主题的方向未必按照以上的提示,但文章一定要围绕选定的话题写。

话题是:_______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A:苍桑——沧桑,B:沉缅——沉湎,C:声张正义——伸张正义)

3、B  

4、D(A:“完成……数据库”动宾不当,应为“建立……数据库”或在“数据库”后加一个中心词  B:语序数量性定语应在形容词性的定语前——“一件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事”,C:“他”不知是指“陈凯歌”还是指“胡戈”)

5、C(不道德的反应不是“同感”,“同感”是“发现情感之正当性、合宜性之有效途径”,是“公平而博识的旁观者”的设身处地)

6、D(“国家强制”就不是“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了,“国家强制”只能形成“法律背景”,而不能形成“道德背景”)

7、D(A:如果这样,盗贼就不会偷盗了——盗贼偷盗时是“当事人”,反对偷盗时是设身处地的“旁观者”;B:少一个“可能”——文中是“或然”说法;C:应是“只有……才……”的表述形式——原文是“假如缺乏……市场必然就是扭曲的”——非A是非B的充分条件,则A应是B的必要条件)

8、D 经得起,忍受( A:每年,年成  B:期望,服丧一年  C:开始,发端)

9、A于是,竟(B:“所字结构”的结构助词 C:作为 D因为)

10、B(世祖不屠城,使得百姓存活,高祥时已逃跑)

11、⑴现在百姓生活困顿,没有哪处比邢州更厉害的了。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

    ⑵百姓富足了,皇上怎能不富足呢

    ⑶张文谦屡次触犯权臣和宠臣,但自己的进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

12、⑴明月高照,夜气清泠,梧桐振叶有声。(2分)托物言志。(1分)

⑵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情怀。(2分)

⑶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秋情怀,对生命凋谢的伤感。(2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1分,一句即可)

13、⑴有情芍药含春泪

⑵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

⑶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

⑷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14、①亲切可感,形象地写出“缺憾的长度”;②自然引出下文,“缺憾的长度”虽短,但影响很大。

15、①没有缺憾,就缺少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没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较,也无所谓完美。

③缺憾,从宇宙诞生之时就不可抗拒地存在。

16、⑴人世间越大的缺憾往往长度越短,而长到极致的缺憾与我们距离太远,能触动我们心魄的只会是寻常事物的短小缺憾。

⑵缺憾是完美的前兆,是人的境界得以升华的前奏。

17、⑴①引用古诗进一步证明了缺憾是“完美的前兆”,使文章立意显豁。

②增加文采,点明并深化了主题。

⑵生活中充满短小缺憾,我们不必害怕它们;而且正因为缺憾短小,才更具备弥补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应将“弥补短小缺憾”,变为切实的前进动力和提升目标。

18、示例:让我们挥一挥手,告别柔美、静谧的康桥,随海子来到海边,聆听海子的祝福。

从海子的诗里我们感受到一颗圣洁的心在跳动,我们将从裴多非的诗里看到一股激流在喷涌。

19、示例:

生活情景:⑴我推门冲入风雨中,步履踉跄地奔走在泥泞小路上。(偏于叙述事情)

          ⑵风雨交加,小路上一串歪歪扭扭的脚印,通向一扇柴门。(偏于描绘画面)

    人生感悟:生活道路上怎能没有风雨?只要我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终会走向成功的大门。

20、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    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

失去了蔷薇                遭受了心灵的创伤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文谦,字仲谦,是邢州沙河人。他幼年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和太保刘秉忠是同学。忽必烈(还没有成为元世祖)住在潜邸(皇储未正名时居住的宅第,取“潜龙勿用”意)的时候,受封邢州的土地,刘秉忠推荐张文谦,说他可以被任用。丁未年,忽必烈召见张文谦,张应答很合忽必烈的心意,于是忽必烈命令他做王府的书记官,一天天地被重用。邢州处于要道,刚开始忽必烈把这里的二千户百姓分给功勋之臣做食邑,每年派人去监督征收粮食钱财,这些人都不知道安抚、治理老百姓,各种各样的征收名目繁多,百姓不能忍受这样的政令。有人向王府诉苦。文谦和秉忠对忽必烈说:“现在百姓生活困顿,没有哪处比邢州更厉害的了。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在此情况下忽必烈就挑选身边的侍臣脱兀脱、尚书刘肃和侍郎李简一起去。三个人到了邢州,同心协力地治理,清除贪官,革灭豪强,流亡在外的百姓又都回来了,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忽必烈更加看重儒生,任用他们当官,这都是从张文谦开始的。

辛亥年,宪宗即位。文谦和秉忠屡次把当时应该放在首位的事务说给忽必烈听,忽必烈都一一照做。忽必烈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杀了忽必烈的信使逃亡而去。忽必烈大怒,将要屠杀城中百姓。文谦和秉忠、姚枢进谏说:“杀了使者违抗命令的是高祥啊,这不是百姓的罪过,请您原谅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理的百姓靠他们的话全部存活下来。己未年,忽必烈带领军队攻打南宋,文谦和秉忠说:“大王的军队,重在征讨,不在战斗,对南宋百姓应该一样用仁义对待,不能滥杀无辜。”忽必烈说:“希望大家一起遵守这样的诺言。”进入南宋境内以后,忽必烈分别命令各将领不要胡乱杀人,不要烧人房屋,所获得的俘虏全都放掉。

中统元年,忽必烈即位为元世祖,设立中书省,首先任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相。张文谦帮助元世祖建立朝纲,讲解利害,把安抚国家、方便人民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元世祖的命令一出,天下就有太平的希望。但是王文统向来嫉妒贤能,朝中谋划商议的时候,屡次否定对方的意见,王积怨不能平息。(文统为人忌刻,初立中书时,张文谦为左丞。文谦素以安国利民自负,故凡讲论建明,辄相可否,文统积不能平,思有以陷之,文谦竟以本职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而去。《王文统列传》)张文谦急切请求出朝做官,世祖命令他凭左丞的身份做大名等行政区域的宣抚司事。临走的时候,张文谦对王文统说:“百姓困乏的日子很久了,况且又逢着大旱,不减免税赋,怎么能够抚慰百姓,从疾苦中获得重生的希望呢?”文统说:“皇上刚登上皇位,国家的费用只依仗税赋,如果再减免,凭什么供给皇上的用度呢?”张文谦说:“百姓富足了,皇上怎能不富足呢!等到时节和顺,年成丰足,再照常征收也不晚。”于是免除了通常赋税的十分之四,酒税的十分之二。

文谦早年跟从刘秉忠,深入地研究方术和算学;晚年和许衡交往,尤其精通儒家的义理。为人刚直明理,简朴持重,凡是向皇上陈述劝谏的,总是尧舜仁义之道。屡次触犯权臣和宠臣,但自己的进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家里只有藏书几万卷。尤其是把引荐贤良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因而受到当时舆论的称赞。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09届江苏高考语文样卷解读ppt课件
江苏省南京二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江阴市2009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测试语文试题卷(2008.10)
江苏省淮安市阳光学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江苏省盐城市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宿迁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五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测试试题
2008年江苏省姜堰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08届高考临考模拟试卷
江苏省南师附中2008高考语文临门一脚卷
江苏省2008年最高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08届徐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通州中学2008年高三语文第四次统考试卷
江苏省2008届高三第四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通州市2008年高三语文第六次统考试卷
2008年南京市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2008年5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江苏省盐城市2008年高三六所名校联考语文试题
泰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联考百校第二次模拟联考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2OO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2008年5月份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2008年高中三年级总复习试卷
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常州市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苏北三市(淮、连、宿)2008届高三联考卷
苏州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镇江市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2008年4月高三六所名校联考语文试卷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08年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江苏省射阳中学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连云港市2007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名校2007年最新高考语文测试题精选
江苏省无锡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2月份)
江苏省灌南中学2006-2007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江苏省高邮市2007年高三一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2007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三诊断性考试
2006—2007学年度江苏省南通市九校联考语文试卷
2006~2007学年江苏省五市三区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07-2008届高三第二学期调查试卷
江苏省溧水县2008届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卷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三周末统练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