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1-24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实录 


周旭荣   

      这是一节市教学比武课。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新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一篇文章。从上一届教师的教学实践来看,成功的课几乎没有。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维纳斯是众所周知的艺术珍品,影响很广,大多数人对她的评价已经形成,有的还相当牢固。二是本文是汉译日的译文,有不少句子显得艰涩难懂,加上文化背景的差异,给文章的理解带来了困难。三是大多教师在本文的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牵涉到了“美学”的问题,甚至将本文当成了美学的教材,大谈特谈“美”,将学生引向了茫无边际的理解误区。笔者也曾经试图从艺术创作的“虚实相生法”上寻找突破口,但最终陷入“维纳斯美不美”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所以,在经过一番思考后,笔者觉得本文的突口还是应该回到语文教学的根本上来,即体味语言。确立了这个指导思想后,再次审读全文,笔者发现本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的逻辑是非常严密的。作者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然后,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紧紧扣住了“必须”这个词的逻辑含义。最后,作者有进一步解释了“失去的为什么必须是双臂”。全文文气贯通,一气呵成。特别难能可贵的是,看起来十分霸道的观点,居然在作者的逻辑表达之下滴水不漏。 

    笔者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理解下,设计了以下的教学内容,确立了引导学生理解把握本文语言逻辑严密的教学目标,受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并顺理成章地摘得了本次全市教学比武的桂冠。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实录 

                                浙江衢州第二中学   周旭荣 

    师:上课。 

    师:(投影:罗浮宫外景)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是法国巴黎罗浮宫的外景,罗浮宫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和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并称世界三大博物馆。我们看到的金字塔形建筑是由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博物馆入口。罗浮宫共收藏有世界各地的艺术品近40万件,其中艺术珍品3万件,更有被尊为罗浮三宝的三件艺术品,它们是什么呢? 

生:胜利女神,蒙娜丽莎,维纳斯。 

师:(投影:罗浮三宝图片)很好,我们有没有注意到,胜利女神雕塑的头部和维纳斯的双臂都已经缺失了,但是,这好象并不影响它们成为世界级的艺术珍品。好,下面让我们把目光移向维纳斯。(投影:大幅满屏维纳斯图片)请大家阅读文中注解(1):维纳斯在罗马神话中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及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在希腊神话中有称“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我们是否可以由此推测维纳斯雕像的创作者的本意是为我们创造一个美的典型(生点头表示认同)但是我们又看到,维纳斯雕像由于某种原因缺失了双臂,这不能不说是莫大的一个遗憾。而且,在本文中,作者还认为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请问,大家对作者的观点认同吗? 

生:(讨论3分钟) 

生1:我不认同。因为作者的表述太绝对了,我觉得没有失去双臂的维纳斯也是美的。 

生2:我不认同这个观点。如果这样的话,那是不是我们都要把手臂砍掉。 

生3:我觉得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与其安上一双并不完美的手,不如留下一段空白,任由人们去想象。 

…… 

师:很好。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对作者观点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作者观点的表述,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个判断中,关键词是什么。 

生:(广泛发表看法,并归纳)“如此”,”必须”。 

师:好,我们首先来看“如此”这个词。在这句话中,“如此”所起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生1:表程度。 

生2:表修饰。 

师:“如此”在句中一般也就是这两种用法。如果说表程度的话,那我们很好理解,它是为了强调维纳斯的“秀丽迷人”程度之深。有同学说表修饰,能不能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如此”似乎是想告诉我们,作者所说的是“像这样的”“秀丽迷人”。 

师:很好,这位同学很善于思考。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思路再往下想,作者在文中是否对“秀丽迷人”做了具体的阐释?如果有,请大家把它找出来。 

生:“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前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 

生:“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生:“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生:“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 

师:很好。同学们从课文第三段中找到了有关“秀丽迷人”的具体的解释性的句子。我们可不可以把上面这些句子分一下类?比如具体的、抽象的,外在的、内在的? 

生:前面一句说的是外在的美、具体的美,后面几句说的是内在的美、抽象的美。 

师:我们能不能在比较一下这两种美在这一段话中的主次关系? 

生(思考) 

师(提示):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段中的一个关联词“而且”?它起的作用是什么? 

生:连词,表递进。 

师:很好,那就说明是以后者为主。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作者所说的“秀丽迷人”,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有所特指的。这样我们再来看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表修饰,是不是能成立? 

生:(点头表示赞同) 

师:(投影,展示板书: 

师:(小结:)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本文的第二个问题:维纳斯为什么“必须”失去双臂?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如此精美的一件艺术品,在创作之初是双臂齐全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她失去双臂的呢?原文中是如何表述的? 

生:巧妙地遗忘、无意识地隐藏、偶然追求 

师:很好。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维纳斯失去双臂的真实过程:1820年在米洛斯岛上,一个叫尤尔赫斯的农民在翻挖菜地时发现一个神龛,里面有个半裸美女的雕像。尤尔赫斯非常惊奇,但并不知道是维纳斯的雕像,便把它搬到家里。这时有两个法国海员刚巧来到该岛考察水文。他们看到这个雕像,但没有购买。几天后,他们的船到了伊斯坦布尔,在应邀到法国大使馆赴宴期间,讲起了尤尔赫斯的发现。法国驻土耳其大使立刻派大使馆秘书马采留斯前去收买。然而这期间,尤尔赫斯已把雕像廉价卖给了当地的一位神甫。 

 神甫又打算把它献给君士坦丁总督的翻译员。正当神甫准备把雕像装船启运时,马采留斯刚巧赶到。马采留斯向神甫交涉出让,被神甫断然拒绝。于是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在混战中,维纳斯雕像被抛在泥泞里,双臂被摔断了。官司打到米洛斯当局,米洛斯当局以8000银币的索价将雕像卖给了法国人。 

看来,维纳斯原本确实是有一双手臂的,各位同学能否充分发挥想象,为维纳斯量身定制一双你认为最恰当的手臂呢? 

生:(思考) 

师:(进一步引导提示)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维纳斯在神话中的身份,这应该是我们还原双臂的重要依据。 

生(1):因为维纳斯是掌管生育的女神,所以我认为她应该手抱一个婴儿。 

生(2):从维纳斯雕像半裸的形象来推测,我认为应该是刚洗完澡,一手扶着浴室的门框,一手提着滑落的衣裙。 

生(3):我觉得维纳斯应该一手托着净水瓶,一手播撒着世间万物的种子,就像观世音。 

生笑,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学生积极发表看法。 

师:大家是不是记得希腊历史上著名的特洛依战争是怎么引起的?(学生开始互相交流)有同学说了,是因为争夺一只苹果,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维纳斯的手上托着那只她赢得的苹果,是吗? 

生:(点头) 

师:好,刚才我们的同学大胆想象,为维纳斯双臂的复原提供了很多的方案,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做一个选择,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是最合理的? 

生:(议论纷纷) 

师:其实这是一个不太可能有公认结果的选择,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理由,每个人对“美”的认识也不一样。同样这个问题,在艺术界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投影历史上曾有过的复原方案) 

让我们再回到课本,文中作者假设了复原双臂后将出现的情况,同学们能不能概括一下? 

生:(概括)“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 “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师:很好,我们再概括一下就是:难以打动人心,艺术高度下降,难以超越原先的美感。 

师:(投影以上句子)那么,谁能告诉大家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是因为使欣赏者失去了想象的空间。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让我们来回顾总结一下(投影):因为双臂的偶然丢失,维纳斯雕像给后世的欣赏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让世界各地的人都为之倾倒;而我们一旦为维纳斯补上手臂,无数种奇妙的想象便消失了,感到满意的也仅仅是少数人而已。 

    所以,作者在文章的一二部分中,通过“无”“有”带来的艺术效果的正反对比,从逻辑层面论证了本文观点中的“必须失去”。 



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本文观点表述中的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失去的必须是双臂? 

让我们来研读本文中理解最困难的段落——最后一段。请大家看屏幕(投影)我们一起来理一下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我们使用提取主要信息的方法,把表意的关键词语找出来。(学生开始寻找,教师同时加以肯定) 

“为什么必须是两条胳膊呢?”“我只是想强调手的象征意义。”“手意味着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媒介物”“是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 

师:好。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人要和外界进行感情交流,可以通过那些方式? 

生(七嘴巴舌):语言,手势,眼神,笑容,身体姿势…… 

师:那如果要进行物质交换呢? 

生:手。 

师:还有吗? 

生:(不好意思)脚(学生笑) 

师:用脚和嘴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换动作。那么,既能和外界进行感情交流又能进行物质交换的首推身体的哪个部分? 

生:手。 

师:很好。这样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文中的“是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媒介物”“是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是不是指手势的变化丰富、无穷? 

师:很对,从“千变万化”可以读出这个意思。还有吗? 

生:指手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 

师(追问):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生:是原则性方式,“原则”往往是指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东西。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的思维很灵敏,抓住了关键词进行分析。其实,作者在这几句话中反复想要强调的是:手是人和外界发生交涉的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最丰富的方式。手的这种作用是身体的任何其他部位都不能替代的。所以,我们再来看下文“正因为如此”后的这句话,“正因为如此”用形象的语言进一步强调了手在物质传递和感情交流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生:既然如此,那最后两句话又如何理解?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其实,作者的最终用意也就在最后一句话。前面不是反复在强调手的重要性和丰富性吗,而维纳斯恰恰失去了人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对于所有的热情赞美手的人来说,不是极大的讽刺吗?但是,如果我们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因为手的重要性,维纳斯没有了双臂,我们心中要为她补上的愿望是更强烈的,因为手的变化的丰富性,给每一个欣赏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也是最大的,这不正是维纳斯成为艺术瑰宝的原因吗?所以作者说:“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生:(点头) 

生:我还是不能完全接受作者的观点,如果要说留下想象的空间的话,身体其他部分的缺失也可以留给我们想象。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么作者有没有否认身体其他部分的缺失能留下想象的空间?让我们再来研读课文的第六段,作者使用了“恐怕也就不会产生”、“兴许就不可以”的意思是什么?(生思考)事实上,作者并没有否认,所以才使用这些不确定的词语来修饰,只是经过比较和推理,作者认为手的缺失给欣赏者留下的想象空间最大。 

师:这也是有别于传统美学以完整为美的新的美学理论,即接受美学。(投影)在艺术活动中,欣赏者占据了一个相当主动的位置,艺术品的价值取决于欣赏者的参与,欣赏者的艺术再创造赋予作品无穷的意义。 



师:最后我们再来做一个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去熟悉一种美学的理论,事实上,在“美”这个问题上,每一个人的看法和理解是不同的,甚至可以完全相反。所以,法国人常常把美叫做“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主要的目的是来感受一下作者严密的思维逻辑。一个看起来那么绝对的观点,作者却能条理清晰、滴水不漏地把它阐述出来,进而能逻辑严密地加以论证,不仅如此,在行文的过程中,作者还不时地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和合理的想象比喻,来增强说理的效果。作者未必是一位美学大师,但他肯定是一位语言大师。 



课后还有作业留给对美学有兴趣的同学。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曾经创作了一个被称为最短的科幻小说的作品,只有一句话:“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请大家课后将维纳斯的美和这个科幻作品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共性的东西。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米洛斯的维纳斯》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米洛斯的维纳斯》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米洛斯的维纳斯》有感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实录2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8页)
《米洛斯的维纳斯》创新课例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31页)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7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6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5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4
《米洛斯的维纳斯》flash课件1
清冈卓行《米洛斯的维纳斯》原文阅读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3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2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1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0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9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8
《米洛斯的维纳斯》公开课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6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5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4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实录
《米洛斯的维纳斯》汇报课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3
《米洛斯的维纳斯》说课稿(2)
《米洛斯的维纳斯》说课稿
《米洛斯的维纳斯》ram音频课文朗读(女声)
《米洛斯的维纳斯》过关检测
《米洛斯的维纳斯》同步训练
《米洛斯的维纳斯》同步练习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9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8
换个角度解读《米洛斯的维纳斯》
《米洛斯的维纳斯》mp3音频课文朗读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2
要让思维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由《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所想到
缺憾的美——读《米洛斯的维纳斯》
从残缺美到美的残缺——读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
走近维纳斯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札记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7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6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5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4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